|
cover.jpg (91.29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2015-3-26 19:58 上传
名称:此情可待 SACD
艺人:蔡琴
制作:New Century Workshop (HK)
时间:2015年01月
介绍:
蔡琴 此情可待 最美的女人 唱出了温柔的滋味 SACD 限量版
我想着最初听见的蔡琴,听着高级音响里传来的一个很低很低的醇厚女声,像是磁铁一下子把灵魂都吸住了。心想着发出这样的声音来的,那该是一个穿着一身黑纱,戴个黑帽,脸上还有一层网纱的神秘女郎吧。一定有有道不尽的故事,饱经沧桑的往事。我想着她就这样远远的,若即若离的,钻进朦胧的纱帐背后唱歌。
最初的蔡琴,最初有女人味的蔡琴,不是《出塞曲》的学生模样,应该是《此情可待》里的成熟女人模样,那时候蔡琴才多大,就唱出这样子饱经沧桑的声音来,很用心,很有才华,如“油麻菜”一般微小,却能读懂一个人最微小的心。比起后来的翻唱成风,那时候的音乐,都是原创的诗篇,字字斟酌声声感叹。如果有些人声音是不老的,那么蔡琴的声音从来都是老成顽石的。
这张专辑叫《此情可待》,如英文歌里唱的,无论你在哪里你去向何方,我都在这里等你,又如李商隐诗“此情可待成追忆”,曾经沧海过后转眼是无牵无挂。这般的孤傲的身影,这也是情,却是“换取一支天鹅垂死时美绝的歌”;这也是告别,是“红灯将灭酒也醒,此刻该向它告别,曲终人散回头一瞥,最后一夜”;这也是表白,“你的眉目之间,锁着我的爱恋”;这也是小人物,"谁说我的命运好象那油麻菜,只是你不知将它往哪里栽"。它道出了一些人一生必然会相逢的情之愁怅,却并不是那么大众雷同的描述,一开口就不一般的女子,给生命抹上最优雅的深刻。歌里都是孤独,都是等待。
这张专辑里有好几首歌后来变成了很热门的流行歌曲,比如《最后一夜》、《读你》,前者是陈志远做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的主题曲,后者是梁弘志除了《恰似你的温柔》外的又一力作。这些歌当时具有的流行潜质是,旋律有明显直白的节奏感,主题很鲜明地有戏剧故事性,将风尘底层的人物心理诉说出来,要么就是通俗的叠词手法,符合很多小人物的爱情心理。但是他们写的歌又很有文采,简洁的歌词将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不需要华丽,只需要真实。
另外的那些歌恐怕现在很少人提起,蔡琴的演唱会也很少唱起那些歌,只回味在老歌爱好者的心里,可是去细细地品读它,依旧是响当当的经典。吴楚楚创作的《蝶衣》,他给蔡琴写过好几首歌都像这样短小精悍见长,但是蔡琴就能把这种短暂唱出一波三折的感叹。《醉过》不买醉却都是欲哭无泪的深情。梁弘志的《过尽千帆》用的是古诗词意向,道出了一个女子江楼望眼欲穿的孤独。陈克华极美的歌词在《塔里的女人》,“我只愿以长夜的无眠,换取一支天鹅垂死时美绝的歌”,将这一句来形容蔡琴的声音足矣。黄克隆的《谁知道》看到了蔡琴淳朴的都市女人心结。李宗盛的《油麻菜仔》无疑是最出色深刻的力作,无论什么时候唱起它都是励志,更赋予了蔡琴小女人外的坚强。苏淑华的《聆听》还保留了点她民歌年代的气息。罗琦的《寂寞的路》则是安静的蔡琴的孤独路,与她现在的喋喋不休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嬉皮,一个是思虑。
这里的大部分编曲是陈志远,华语乐坛教父级水准的编曲大师,他的曲子总是在流行之中渗着浓浓的中国风,此中国风不是说用了什么民族乐器或者民歌特色,而是意境里塑造出来的那种传统与现代都市合并的中国气质。点到为止,不花哨也不贫乏,而且对歌词的配合入木三分。在他的中国式的表现手法中,深情含蓄总是点着淡淡的哀伤,即便是孤独,也体会得到追寻的坚毅。
曲目:
01 最后一夜
02 蝶衣
03 过尽千帆
04 塔里的女人
05 谁知道
06 读你
07 油麻菜籽
08 聆听
09 醉过
10 寂寞路
===============
百度资源链接:
付费主题
蔡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