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合集] [分享]DECCA Various Artists《极致:法国古典名曲选集》5CD [FLAC/百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00

回帖

6万

积分

青铜长老

音符
0
音乐币
50137
贡献
12935
发表于 2020-1-19 16: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1402550_1449732268_jqWx.jpg (44.79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2019-3-9 20:24 上传







      专辑英文名:Ultimate French Classics
      专辑中文名:极致:法国古典名曲选集
      艺  术 家:Various Artists.
      唱片公司:DECCA
      发行编号:478 1734 DB5
      录音制式:ADD / DDD
      唱片编号:478 1735-39
      版  本:极致系列 (5CDs Box-set)
      发行时间:2009年08月
      地  区:英国
      语  言:英语
      资源格式:FLAC

      专辑介绍:关于DECCA的《Ultimate》极致系列:
      DECCA 公司出版的《Ultimate》极致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
      此外,该系列还以不同体裁作为类别划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协奏曲、休闲古典、巴洛克、歌剧等主题选集。虽然这个系列中某些选曲的录音年份有些久远,但演绎者中不乏宗师级的人物,故欣赏价值也是颇高的。
      全系列由环球公司下属的德国 EDC压片生产,品质优良,而封面设计则简约而不失典雅。该系列比较适合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欣赏、收藏,通过这套入门级的CD能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乐友,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还没有听过的演绎版本。

      法兰西地区的正统音乐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5世纪的宗教音乐,此时的教会势力渐渐庞大,罗马教皇又选出了许多典型的歌调,确立为“教堂歌调”,并定立了许多演唱的规则,此即为著名的“格列高里圣歌”。
      之后,这些歌调经由政治与教会系统的结合而传到法国,至8世纪时,法国开始出现符号记谱法及从事音乐研究之理论家,此后一直到15世纪末,法国在宗教音乐上持续的发展、演进,并出现多声部的音乐活动(11到13世纪时),以及“巴黎圣母院复调音乐”等等,法国教会的丰富活动,使法兰西地区在此成为了复调音乐的宗教音乐中心。
      14世纪后,法国音乐的卷标可说是“新艺术(ARS NOVA)”的展现,其所代表的根本是精神与技巧上的创新,新式的经文歌出现了音质上的细分及拍节上变化。
      而另外就文艺复兴初期的世界观及美学观来看,此时的法国呈现了繁荣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的丰富色彩,强烈音乐风格上的探索与实验,继而随之而来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音乐因有着稳定的基础,而更加地得到了繁荣发展。此时代表现着法国人文主义精神的音乐体裁,却反而显现在世俗的歌谣曲中,由文艺复兴古乐团所演出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木管音乐》,听者可以稍微了解此时期的音乐表现。
      随着经济的变革,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的欧洲新兴的宫庭、城市、联邦都乐于赞助音乐表演和其它艺术的发展。此时音乐的流向派别可大致分为两派,北方的新教徒音乐是以巴哈的音乐为代表,而南方的天主教徒则深受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影响。
      南方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深受着法国与意大利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一种轻松而华丽的表达形式,经常为大键琴音乐作曲家所采用。
      而北方音乐则谨守对位法则,如维也纳的海顿和莫扎特所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就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得以兴起。自此,欧洲的古典音乐面临着两种态势的本质差异,而法国则依循着此种发展,自然就显示出一种异于德奥严谨音乐表现下的自由奔放。
      17~18世纪的巴洛克时期时,法国路易王朝的君主专制使得宫廷音乐大为兴盛,此时的宫廷音乐家中,有着柯龙贝、马林氠莱斯、库普兰、卢利等作曲演奏家。卢利及拉摩则奠定了法国歌剧的创作基础,如卢利所开创了的法国式序曲中,前段慢板加上附点音符的序奏,实际上是想象着路易十四及其廷臣们进场而设计的,这时卢利必须转身面向皇帝致敬,背着乐队,以指挥杖指挥演奏。
      按照卢利的计划,当路易十四坐定时,序曲才进入快板的赋格,最后再以严厉的缓板结束,而后舞台幕启。卢利以这种序曲的层次结构,以别于早期意大利序曲的形式,影响着后世深远。后来意大利歌剧传入法国后,意式歌剧与法国歌剧之差别,曾在音乐圈中引起不小的激烈争论。
      时间停留在18世纪后半至19世纪前叶的时间,这是柏辽兹出现以前,法国的民族音乐一直处于在衰弱时期。除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所要求的自由革命思想,使得音乐对应于其所面对的社会性问题,产生一些相映与此的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动再加上之前为帝王宫廷和贵族沙龙所垄断的音乐演出,现在开始走向街头广场。
      法国在此时期所引领而出的音乐特色,最基本的例子即是法国《马赛曲》的出现。到了浪漫时期,柏辽兹的出现创立了标题音乐的固定乐思。此交响音乐的特点表现在突出的戏剧效果和标题性,这也使得管弦乐队开始有了现代化的编制和表现力,《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所有作品中的精华,也代表了法国浪漫乐派的生成。
      值得一提的是,其续篇《雷利奥之歌》(或称“重返阳世”)是柏辽兹为此曲而作的下半部,乃是为叙事者、独唱、合唱和管弦乐所作的音乐自画像,以柏辽兹自己的话所谱成的“独白剧”,意念丰富,足以代表柏辽兹的浪漫性格。之后,浪漫音乐的余风整个席卷了法国乐坛,法国歌剧也受着当时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而出现了抒情歌剧,其中以浪漫曲、谣唱曲、叙事曲、咏叹调等比较生活化曲式和室内的形式代替了以往大歌剧的庞大结构。
      歌剧题材也多出自文学名著,如古诺的《浮士德》和马斯奈的《维特》等,这些作品大多把爱情的主题意念提到首位,其后有些歌剧则取材自东方,如比才的《采珠人》和德利伯的《拉克美》等。当然,法国歌剧的现实主义手法,还是在比才的歌剧《卡门》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可说是19世纪法国歌剧艺术的顶峰。《卡门》剧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逼真而生动,整体戏剧结构严整紧凑;描写世态风俗场面的音乐色彩意象丰富,法国歌剧在此达到了一个颠峰的地步。
      而1850年后,法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戏剧体裁──轻歌剧。奥芬巴赫的轻歌剧题材多样,但其中心主题主要是描绘当代风尚,而针贬当时社会的资产阶级的风俗道德,同时却又纵容着当时轻佻低级的趣味。最后,在奥芬巴哈在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剧中“船歌”一段,更是得到乐迷的喜爱而传颂。 
      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开始加强复兴了民族音乐传统的运动,此促进了器乐方面的发展。1871年法国成立了民族音乐学会,组织者之一便是作曲家圣桑。
      他的器乐作品力求和谐严谨,艺术趣味纯正,风格典雅优美,其第3号《管风琴》交响曲乃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曲目。直至1886年,换了普朗克担任会长一职,他力求把法国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精神结合起来,作品中充满了绵密的情感与独自内省,并和欣喜若狂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其作品经常使用半音和声和七和弦、九和弦等形成浓重强烈的色彩,最有名的作品便是钢琴独奏曲目。此时期的器乐作曲家尚有拉罗、萧颂、夏布里埃等人。
      处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动荡年代,晚期浪漫主义的作曲家还不能完全地放弃原本的传统联系,但却有着急切寻找着新的音乐语言和新的音乐观念的方向。
      法国位于欧洲人文交粹的中心,自然承接着此番迫切的需求。虽是如此,民族音乐曲风的多变,依然深切地影响着法国音乐界,在这些因子的交错影响下,印象派音乐于是产生。
      受到了新文艺思潮的影响,德彪西代表了一个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戏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法国民族音乐的传统基础的作曲家。德彪西的作曲具体地呈现了吸收东方音乐的因素而创造的崭新风格,注重细腻的听觉与感觉,表现微妙而难以捉摸的东西,这使得音乐的表现力量大大丰富。不管在和声、调性、题材和配器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对现代主义音乐类别有很大的影响,他经常使用全音音阶,并拓展调性的领域,应用这种技巧创作一系列‘音画’作品,如《牧神的午后》前奏曲、《海》等,这类作品中独特的音调色彩好似和印象派画家应用色彩的方式如出一辙。
      另外在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上,呈现了朦胧的色彩与模糊的轮廓,难以分辨的色调变化,这些作品都呈现了一种唯美倾向。在钢琴家米开兰杰里所演奏的德彪西钢琴曲《前奏曲全集/印象/儿童园地》,就好像德彪西钢琴音乐中的完美演出录音范本;而此时的另一作曲家拉威尔,有着同样敏锐的作曲色彩和细腻的审美趣味,但拉威尔更注重于形式上的严谨,结构洗炼、明晰,风格清新典雅,并喜好选用民间的音乐素材,尤其是西班牙的旋律与节奏,如其《钢琴协奏曲》中所显现的调性。
      拉威尔在和声、配器等方面的创造使他有着鲜明的个性,而舞蹈音乐又在这些创作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如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交响乐的杰作之一。除了拉威尔与德彪西外,作曲家兼音乐评论家杜卡亦是常被忽略的法国作曲家,他的交响诙谐曲《小巫师》因着迪士尼的卡通而传布各地,成为最为人所熟知的管弦乐曲目之一。

      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可以认为,德彪西通过这一音诗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因而此曲被后人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从这个标题可以知道,他的音乐是受他的朋友斯蒂芬·马拉美的著名诗篇《牧神午后》启发而写的。虽然这首短小的音诗以其异国情调的旋律和难以捉摸的和声使许多听众困惑不解,但是,另人感到惊奇的是,它获得了普遍的赞赏,始终是作者最脍炙人口的管弦乐杰作之一。
      德彪西的世界充满了朦胧的月光、水中的倒影、无言的激情、发人深思的象征、含而不露的思想以及欲语还休的言词,他的印象派音乐正如同一时代的印象派绘画那样,用鲜艳的色彩玩着光与影的游戏。
      乐曲的开始部分,简单而无伴奏的长笛所吹出的旋律,仿佛是画布上刻画得十分分明的线条,它显然是表现了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洋洋曲调。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天鹅绒般的圆号与木管声中,以及一串淙淙流水般的竖琴声中。乐队的色彩纤丽而细腻,弦乐分声部奏出轻轻颤动的震音。整个音乐使人感到波光粼粼,阳光明媚,暖气袭人,微风吹拂,牧神昏昏欲睡,梦境消逝在稀薄的空气之中。
      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 这才是大海啊! ”
      全曲分为三大部分: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这一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二、《波浪的游戏》 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 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
      三、《风和海的对话》 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西班牙狂想曲》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于1907年用油画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部杰作《西班牙狂想曲》,于1908年3月15号在巴黎首演。许多听众认为这部作品是无与伦比的,它以如画般的手法描绘出浓郁的西班牙气氛和西班牙的精神。
      西班牙作曲大师法雅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最为中肯:“这首狂想曲让人吃惊的是通过运用我们西班牙‘流行’音乐的调式和装饰音型,它所表现出来的纯粹的西班牙特性丝毫没有被作曲家的自身风格所改变。”
      在作曲家精心创作出的奇妙的管弦乐作品之前,拉威尔习惯性为他所钟爱的钢琴创作每一签约作品。而这部管弦乐作品却是个例外,其中的哈巴涅拉源自于他1895年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
      一、夜的前奏曲:很有节制的,“夜的前奏曲”以朦胧的雾霭和若隐若现的弦乐下行音型的吟咏开场,最后在渐弱的温柔的单簧管独奏中结束。突然整个管弦乐队强力的爆发冲破了云雾。最为与众不同的是管弦乐队先与单簧管、后与大管风趣的二重奏。
      二、马拉加舞曲:相当有活力的,马拉加舞曲以弦乐低沉的拨奏和木管乐器低声的席卷而过的音型开场,预示了不祥的征兆。嘹亮的小号像一个斗牛士一样伴着强烈的节奏紧张地闯入,而后又回到了由英国管的独自吹出的引起回忆的曲调。
      三、哈巴涅拉:相当缓慢、带有懒洋洋的节奏,第三乐章开场,高音域的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唱出了经典的哈巴涅拉风格。这个乐章的调式使整个的气氛宁静而舒缓。让人感受到在地中海阳光下缓慢而踏实的感觉。
      四、集市:生气勃勃的,谈到西班牙音乐,我们就会想到节奏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即使宫廷音乐也是如此。在标题为 “集市”的末乐章,每一个小节的节拍与速度都表现出节奏是至高的。只有在中间插入的慢乐段,作曲家才得以表现他旋律性的手法,再次在蹒跚的节奏下由英国管和单簧管营造出阴郁的气氛。
      我们可以感觉到地中海北岸寒冷的西北风以不受约束的活力渐渐地变得温暖了。华美的弦乐、打击乐、强有力的铜管、响板和节奏热情精力充沛的集成曲布满了画面。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原来是四手联弹钢琴组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儿童组曲 —— 采用儿童题材、为儿童创作、供儿童演奏的组曲。这部组曲是1909年拉威尔为他的好朋友哥台勃斯基的两个孩子创作的,并把这部作品献给了他们;供儿童演奏——1910年4月,这部组曲在巴黎独立音乐协会的一次音乐会上初次演出时,担任钢琴四手联弹的是六岁的韦尔热尔和十岁的拉米。
     《鹅妈妈》作为一部地道的儿童组曲,似乎只差作曲者不是儿童了。但拉威尔告诉我们:“我写这部组曲,目的是要唤起童年时代的诗意,因此手法就必须单纯,一切表面的效果只好摒弃不用。”可见作曲家也是怀着一颗童心来创作的。
      1911年,拉威尔把《鹅妈妈》改编为管弦乐组曲,后来又加上了两个乐章,改变了各乐章的次序,并用间奏曲把它们贯串起来,成为舞剧音乐。舞剧由拉威尔根据贝洛等的鹅妈妈故事编剧,让娜·于加尔编舞,1912年1月首演于巴黎。这是一出别有情趣的儿童舞剧,拉威尔特地设计了一个小舞台,演出弗罗丽娜公主之梦的童话故事,显得分外小巧玲珑,稚态可掬。两个扎着黄头巾的黑孩子担任司幕和换景。
      故事以睡美人为蓝本,纺车之舞一场,公主在花园里跳舞,她的保姆坐在纺车旁。公主跌倒在纺车上,锭子刺痛了她的腰。当她着了睡魔,沉睡在卧榻上的时候, 朝廷群臣们围着她跳林中睡美人的帕凡舞。接着是一系列的梦:在缓慢的小型圆舞曲伴奏下,开始了美人与野兽的对话,后来野兽变为一个漂亮的王子。
      两个黑孩子在间奏曲的乐声中调换布景。下一个梦是小拇指(矮子)和他的小兄弟们穿过树林,一路撒下面包屑,作为回家时的指路标志。但当孩子们睡着时,小鸟把路上的面包屑吃了个精光…… 下面的场景是摆设着十八世纪中国古玩的皇宫,宝塔皇后(丑姑娘)和她的情人青蛇在一起。五声音阶的叮当声和锣声伴奏着东方风味的舞蹈。王子登场,发现弗罗丽娜公主睡在仙园里。他吻了她一下,公主就醒来了。
     《鹅妈妈》舞剧在英、美演出时,常常删了拉威尔为舞剧音乐增写的两乐章和间奏曲,完全按照 《鹅妈妈》组曲五乐章的布局:帕凡舞——魔园——小拇指——睡公主——美人和野兽。演的是一个小女孩梦中的奇遇,每一乐章都是以她为主角。
      歌剧《卡门》的脚本根据法国作家梅里梅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但是歌剧《卡门》比小说《卡门》的影响要大得多,是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法国作曲家比才写过很多优秀作品,但是《卡门》是最成功的一部。《卡门》之所以有广泛的影响力,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音乐非常优美动听,比才有时候甚至不关剧情的需要,而只管自己的旋律写得漂亮。比方《走私犯进行曲》,本来是描写黑夜中的犯罪场景,音乐却一样地优雅、漂亮。
     《卡门组曲》是后人从歌剧《卡门》中精选出来的最好听的那些,并不是比才本人自己改编的。一般《卡门组曲》包括两组,每组有几首小品组成,不同指挥在不同场合都有不同的取舍,因此小段落的选曲、演奏顺序都比较随机。但是有几小段是最常上演的,比方前奏曲、哈巴涅拉舞曲、龙骑兵之歌、间奏曲、阿拉冈舞曲等等。
      前奏曲又名斗牛士之歌,是歌剧《卡门》的序曲,也是最著名的序曲之一。前奏曲中表现斗牛场里群众为斗牛士欢呼喝彩。哈巴涅拉舞曲是歌剧中卡门所唱的咏叹调。歌词也已经广为传唱:“你不爱我,那没关系;但若让我爱上你,你可就要当心了”。龙骑兵之歌的音乐优美而雄壮。间奏曲,是指歌剧第三幕开始前之间奏曲。在竖琴温柔的伴奏下,长笛吹奏出轻盈而优美的曲调,描写男主人公何塞纯洁的乡下恋人。
      阿拉冈舞曲,是歌剧中第四幕开始前的间奏曲。有浓郁的西班牙色彩舞曲,音乐旋律的幅度比较大,描写斗牛场面的激烈与精彩。比才在这一段音乐中采用了多种打击乐,有了非常好的戏剧效果。也许因此后来俄罗斯人谢德林把《卡门》组曲改编出一个打击乐版,同样广为流传。
      圣桑:第三交响曲,这首交响曲,C小调,Op.78,受伦敦爱乐协会委托,作于1886年,因乐器编制加入了管风琴,有《管风琴》标题之称。此曲1886年5月19日由圣桑指挥首演。共2个乐章,但这2个乐章中每一乐章包含4乐章交响曲的两部分内容。
      1、第一部分:慢板序奏转主部中庸的快板,自由的奏鸣曲式。序奏中已展示了循环主题贯穿全曲的暗示,主部第一主题为以循环主题为中心的主题群。第二主题以降D大调呈示,它经发展,以F大调掀起高潮。相对于发展部的部分,主要处理第一主题群中的一个动机,加入循环主题的片段。再现部将原型浓缩,第二主题再转入F大调,以E大调重复后,加入序奏动机,徐徐趋于平静。第二部分:稍慢的慢板,降D大调,近似三段体。先以风琴和声为背景,大提琴以上弦乐奏优美的旋律主题,木管反复,小提琴奏主题变奏,加入其它乐器、风琴的变奏。中段展示循环主题,然后各件乐器将主题丰富再现,在降D大调主和弦上静静结束。
      2、第一部分具谐谑曲风格,由中庸的快板为循环主题衍生的两个主题的发展,至急板部分,C大调,出现3个动机而引出新主题,这个新主题与第一乐章慢板主题有联系。然后中庸快板与急板部分再现。急板再现加入与慢板联系的新主题后进入第二部分,其它主题动机加入进行卡农,又进入中庸的快板。低音弦乐以循环主题引出风琴C大调主和弦的庄严乐句,以对位方式变成圣咏风格。再转为C大调快板,以赋格方式与卡农方式处理循环主题与旋律优美的主题而变成终曲,形成高潮后,在C大调主和弦上结束。
     《安魂曲》是弗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首作品Op.48,作于1885年,弗雷为他死去的父亲而作,首演于1888年巴黎圣玛德琳教堂。弗雷认为,宗教音乐应“简朴清纯”,他认为柏辽兹的《安魂曲》是部宏伟戏剧性效果的作品,却缺乏宗教性;威尔第的《安魂曲》也显得过分情绪化。
      将近两个世纪以来,几乎每位《安魂曲》作曲家都把重心放在《末日经》,都在挖掘《末日经》的震撼效果,弗雷却扬弃了这段经文(在葬礼仪式中,使用弗雷的《安魂曲》,《末日经》一般以格列高里圣歌的原型吟唱)。在弗雷的这首作品中,“那是震怒的日子”被淡淡地一笔带过,不再有任何“恐怖”的意味,他把重心摆在“安息”这个字音以及它的意义上。以“安息”开头,也以“安息”收尾,整体追求一种温柔、宽恕与希望,这首作品不仅篇幅短小,规模也显得精巧,充满安详宁静。
      此曲的文字,弗雷采用了《进堂咏》、《垂怜经》、《奉献经》、《欢呼歌》(省略“奉主名而来……”)、《慈悲耶稣》、《羔羊经》、《主拯救我》、《安所经》(省略“天地将震动摇撼”及“你要带火来审判世界”)及《告别曲》,省略《末日经》后加进了《慈悲耶稣》及《告别曲》。
      弗雷自己的说法:“我的安魂曲被人批评没有表现死亡的恐惧,它被人称为死亡的摇篮曲,而这正是我对死亡的感觉——一种快乐的救赎希望,一种能触及永善的未来,而不是为逝去的人哀伤。”

        专辑曲目:

        CD1. Ultimate French Classics 1:     极致 - 法国古典音乐选集CD1:
        01. Claude Claude Debussy: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      德彪西:牧神的午后前奏曲
        Claude Debussy: Nocturnes (orchestral version)     德彪西:夜曲
        02. 1. Nuages
        03. 2. Fetes
        04. 3. Sirenes °
        Claude Debussy: La Mer     德彪西:大海
        05. 1. De l'aube a midi sur la me (From Dawn till Noon on the Sea)
        06. 2. Jeux de vagues (Play of the Waves)
        07. 3. Dialogue du vent et de la mer (Dialogue of the Wind and the Sea)
        Maurice Ravel: Rapsodie espagnole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08. 1. Prelude a la nuit
        09. 2. Malaguena
        10. 3. Habanera
        11. 4. Feria
        - Jeffrey Khaner (flute)  / Women's voices of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Chorus ° /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 Vladimir Ashkenazy (conductor) / DDD 1986 (01-07), 1990 (08-11)
        长笛演奏:杰弗里·堇那 - 女声合唱: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合唱团 - 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 指挥:阿什肯纳济

        CD2. Ultimate French Classics 2:极致 - 法国古典音乐选集CD2:Maurice Ravel (1875 - 1937) - 拉威尔
        01. Bolero     波莱罗
        02. La Valse (Choreographic poem, for Orchestra)     圆舞曲(舞蹈诗,管弦乐版)
        Ma mere l'oye (Mother Goose) (Orchestral version)     鹅妈妈(管弦乐版)
        03. Prelude
        04. Danse du rouet et scene - Interlude
        05. Pavane de la Belle au bois dormant
        06. Interlude
        07. Les entretiens de la Belle et de la Bete
        08. Interlude
        09. Petit Poucet
        10. Interlude
        11. Laideronnette, Imperatrice des Pagodes
        12. Interlude
        13. Apotheose: Le jardin feeriqu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Pierre Monteux (conductor) / ADD 1964
        伦敦交响乐团 - 指挥:皮埃尔·蒙特

        CD3. Ultimate French Classics 3: 极致 - 法国古典音乐选集CD3: Georges Bizet (1838 - 1875) - 比才
        Carmen Suite No.1     《卡门》第一组曲
        01. Les toreadors
        02. Prelude
        03. Les dragons d'Alcala
        04. Intermezzo
        05. Aragonaise
        06. Seguidille
        Carmen Suite No.2     《卡门》第二组曲
        07. Marche des contrebandiers
        08. Habanera
        09. Chanson du toreador
        10. La garde montante
        11. Danse boheme
        L'Arlesienne Suite No.1     《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
        12. Prelude
        13. Minuetto
        14. Adagietto
        15. Carillon
        L'Arlesienne Suite No.2 (Arranged by E. Guiraud)     《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
        16. Pastorale
        17. Intermezzo
        18. Menuet
        19. Farandol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Sir Neville Marriner (conductor) / ADD 1978
        伦敦交响乐团 - 指挥:马里纳
        Jeux d'enfants, Op.22 (Petite Suite for Orchestra)     《儿童游戏》组曲, Op.22
        20. 1. Marche: Trompette et tambour
        21. 2. Berceuse: La Poupee
        22. 3. Impromptu: La toupie
        23. 4. Duo: Petit mari, petite femme
        24. 5. Galop: Le bal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Bernard Haitink (conductor) / ADD 1977
        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 指挥:海廷克

        CD4. Ultimate French Classics 4:    极致 - 法国古典音乐选集CD4:
        Saint-Saens: Symphony No.3 in C minor, Op.78     圣桑:C小调第三交响曲, Op.78
        01. 1. Adagio - Allegro moderato -
        02. Poco adagio
        03. 2. Allegro moderato - Presto - Allegro moderato -
        04. Meastoso - Piu allegro - Molto allegro
        Daniel Chorzempa (organ) / Rotterdam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Edo de Waart / ADD 1976
        管风琴演奏:丹尼尔·乔曾帕 - 鹿特丹爱乐乐团 - 指挥:迪华特
        05. Dukas: L'apprenti sorcier     杜卡:小巫师
        Rotterdam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avid Zinman / ADD1976
        鹿特丹爱乐乐团 - 指挥:津曼

        CD5. Ultimate French Classics 5:    极致 - 法国古典音乐选集CD5:
        Faure: Requiem, Op. 48      弗雷:安魂曲, Op. 48
        01. 1. IntroIt et Kyrie
        02. 2. Offertoire
        03. 3. Sanctus
        04. 4. Pie Jesu
        05. 5. Agnus Dei
        06. 6. Libera me
        07. 7. In Paradisum
        08. Faure: Pavane     弗雷:帕凡舞曲
        09. Koechlin: Choral sur le nom de Faure     凯什兰:以弗雷的名义而作的合唱曲
        10. Schmitt: Scherzo sur le nom de Gabriel Faure (in Memoriam, Op.72 No.2)
        史密特:纪念弗雷, Op.72 - 2. 谐谑曲
        11. Maurice Ravel: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Pavane for a Dead Infanta)
        拉威尔:为悼念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
        Silvia McNair (soprano) / Thomas Allen (baritone) / Chorus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 John Birch (organ)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 Sir Neville Marriner (conductor) / DDD 1993
        女高音:西尔维亚·麦克奈尔 - 男中音:托马斯·艾伦 - 圣马丁室内乐团合唱团 - 管风琴演奏:约翰·伯尔奇
        圣马丁室内乐团 - 指挥:马里纳





                                                   

英文名, 中文名, 英国, 法国, 资源



付费主题

温馨提示

记得善用社区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想要的资源;论坛站内搜索

如果你有什么需要的资源可以去资源求档发帖,求助社区的网友,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回复哦;资源求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捌零 ( 反馈邮箱:admin@ptcd.net )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0 07:50 , Processed in 0.06808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