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专辑] [分享]The Protecting Veil《护面纱》TELARC (泰拉克) [FLAC/百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00

回帖

6万

积分

青铜长老

音符
0
音乐币
50137
贡献
12935
发表于 2020-1-19 16: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umb.jpg (83.3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2016-3-7 10:27 上传






                                      



thumb.jpg (100.1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6-3-7 10:27 上传






                                 



thumb.jpg (47.2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2016-3-7 10:27 上传







  专辑英文名:The Protecting Veil
  专辑中文名:护面纱
  艺  术 家:约翰·塔夫纳  
  古典类型:全集作品
  演奏乐团:法兰德斯管弦乐团
  指  挥:鲁道夫·威尔森
  唱片公司:TELARC (泰拉克)
  专辑编号:CD-80487
  条形编码:0089408048722
  发行时间:1998-09-29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资源格式:FLAC

  专辑介绍:
  当1997年黛安娜的灵柩离开西敏寺时,最后一首追悼王妃的乐曲,正是英国现代作曲家塔佛纳之旋律。长久以来,1944年出生的塔佛纳致力复兴英国的光辉传统,他的作品具有「宗教」与「神祕」的两大特质,一种连他自己都无法解释的力量在驱使塔佛纳谱写伟大的音乐。
  本专辑的这两阙作品就是在如此背景下诞生。1989年为大提琴独奏与弦乐团而作的「保护面纱」,是塔佛纳第一首大编制纯器乐曲,是从圣母的保护面纱节日所得来的灵感,而1992年的「处女的最后一夜」同样是描绘圣母玛莉亚的情事。由卓越的法兰德斯管弦乐团担任演出,他们细腻精致的詮释,充分表达出塔佛纳作品里的神祕气氛。

     【当代经典名曲】「保护面纱」本次要谈英国当红的作曲家约翰塔夫纳,相当受重视的作品「保护面纱-The Protecting Veil」,对一首现代作品来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五个录音版本,不可不谓之为名曲!同时,理解、聆听这首作品,对于约翰·塔夫纳等一干当代心灵文艺复兴派的作曲家,也会有更深的认知。
  约翰·塔夫纳,1944年1月28日生于伦敦的温布利。父亲是管风琴家,五岁开始学钢琴就被家人发现具有绝对音感,同时很早就显出音乐方面的天赋,当时曾经与盖伊·琼森学钢琴。1956年(13岁)约翰塔夫纳听到史特拉汶斯基的「Canticum Sacrum」后,决定立志当作曲家。1957年他拿到奖学金进入海格学校就读,当时已经弹得一手好钢琴以及风琴。1961-65年就读皇家音乐院期间,曾经赢得多项作曲大奖,1965年更赢得摩纳哥雷纳王子奖。音乐院时约翰塔夫纳曾与Solomon学习钢琴,作曲方面则师事Sir Lennox Berkeley以及澳州作曲家David Lumsdaine。
  约翰·塔夫纳早期作品充分传达了他的罗马天主教的信仰,一直到七十年代早期依然如此。出身宗教家庭的他,父亲曾经是圣安得列长老会的管风琴师,而他自己也为该教堂作曲。约翰塔夫纳十八岁写了第一首的钢琴协奏曲,之后更结识布列兹、梅湘、李格替等当代作曲家,这些人的作品对他日后的影响也很大。
  1968年他的清唱剧「The Whale」算是第一个成功的作品,该曲由伦敦小交响乐团首演引起极大迴响。约翰塔夫纳更在一次与蓝儂、小野洋子共进晚餐的机会后,让蓝侬决定在发行披头四的Apple唱片公司灌制发行约翰塔夫纳这首作品,而这也是Apple唱片公司推出的第一张古典录音,之后该公司还发行过他的「Celtic Requiem」、「Coplas and Nomine Jesu」等曲目。
  1969年约翰·塔夫纳成为Trinity学院的作曲教授,此时布列顿也委託他创作歌剧,此时的约翰塔夫纳才二十几岁,但在英国的声望就已经如日中天。不过,少年得志对约翰塔夫纳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嗑药的问题,让他的创作速度减缓,同时面对死亡的恐惧开始成为他作品的主轴,约翰塔夫纳每一次创作都担心是最后一次,因此对于每个写下的音符都琢磨再三,真实生命以及艺术生命似乎都遇上了瓶颈。
  1977年约翰塔夫纳进入俄国东正教教堂里,整个氛围与文化让他形容好像回到家里一样的自在,俄国东正教也因此成为他的新信仰。不过,虽然有了新信仰,但喝太多威士忌的酗酒问题却毁了他的第一次婚姻,而且八十年代早期他的健康恶化,还曾经有过因心臟问题被送入急诊室的纪录,医生甚至说他存活的机会只有一半一半,不过也因为这样反而让约翰塔夫纳对于死亡释怀,习惯了与死亡相处,对人生的理解进入另一个阶段。
  1991年对约翰塔夫纳来说世生命的新的阶段,他与比他年轻许多的第二任太太Maryanna结婚,同时与东正教的教母Mother Thekla有良好的互动。东正教、Mother Thekla、新老婆三项因素,让约翰塔夫纳有了新的创作灵感,创作事业重生!1989年在逍遥音乐节首演的「保护面纱」,在1991年由大提琴家史蒂芬伊塞利斯演奏录音,1992年不仅获得数个月的古典榜冠军,同时更是留声机杂志年度最佳当代作品录音。
  1993年约翰塔夫纳获希腊国立歌剧院颁发「阿波罗奖」,表彰他对希腊文化的贡献,而他更是唯一赢得此奖的非希腊裔人;希腊现在是他的第二故乡,一年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待在那里。1994年约翰塔夫纳五十岁生日,BBB第三广播电台为他制作推出音乐节专题。1998年黛安纳王妃的葬礼,他也受邀创作「Song For Athene」追忆黛安纳。

  约翰·塔夫纳曾经被时代杂志誉为「当代最具创意的作曲家」,曲风强调张力与个人化语法,与其他当代作曲家相当不同。塔夫纳自己认为「音乐是一种祷告的形式」,他的音乐除了具备东正教氛围,文艺复兴时期圣歌等宗教以及文化的外貌之外,更重要的是锁传达出来的内在张力。那是一种强调心灵方向导引,无欲则刚的表现方式;钟爱韩德尔的音乐更甚于巴赫的约翰塔夫纳表示,「他的音符呈现圣者形象更甚於音色华丽。」他的音乐不同於多数当代作曲家的学院主义,更不是自我满足式的十九世纪浪漫主义。
  约翰·塔夫纳以一种宗教观无意识的美学,企图触即作品以及心灵的真实境界,这样不讲究技法、形式的音乐美学,与西方长久以来的作曲观点可说几乎背道而驰。约翰塔夫纳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后,重新定义自己在音乐创作上的方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音乐与贝多芬追求的人道主义,在艺术道路的选择上是大不相同的!
     「保护面纱」是约翰塔夫纳的第一首大型非声乐作品,此曲是1987年大提琴家伊塞利斯建议下有了创作的念头,之后由BBC委託创作,首演于1989年的逍遥音乐节。「保护面纱」乃是根据十世纪,也就是大约西元902年,发生在Vlacherni(Constantinople)教堂,东正教重要的纪念日「圣母保护面纱的盛宴」的灵感而来。故事的典故是这样的,当时希腊遭到回教徒撒拉逊人入侵,「圣徒」Andrew与他的门徒Epiphanios看见圣母的形象高高在天上,遂用她的保护面纱防护著所有的基督教徒,同时帮助希腊抵挡了回教徒入侵,这也就是东正教「圣母保护面纱的盛宴」的由来。
  这首作品是闕长达四十几分鐘的后极微主义大提琴协奏曲,採用不发展的曲式风格写成,同时也是这个不确定年代的心灵解答。大提琴扮演著极为吃重的角色,持续不断地拉奏四十几分鐘,企图呈现一种浑然天成、充满抒情的声线,象徵圣母的完美形象。约翰塔夫纳并不认为该将「保护面纱」当作标题音乐来听,此曲主要在于捕捉圣母出现时那股神秘力量,因此绝对音乐的性格强过标题音乐。
  当初约翰塔夫纳创作时,是先独立完成大提琴部分,然后再加上其他弦乐部分。全曲共分八个段落,共利用八种不同拜占庭曲调。第一段「保护面纱」表彰圣母完美的形象,以及护披世界的威力。第二段「圣母的诞生」,第三段「天使报喜」,第四段「耶穌化身为人」,第五段「十字架前圣母的哀歌」,第六段「耶穌复活」,第七段「圣母的Dormition」,第八段「保护面纱」主题再度出现。

  版本比较。以一首现代音乐曲目而言,「保护面纱」的录音版本算是相当多,由此也说明了该曲所受到当代乐迷的欢迎。市面上,我们可以找到的包括有史蒂芬伊塞利斯Virgin、马友友Sony、法兰丝史布林格尔Telarc版、玛丽亚凯格尔Naxos以及不知名大提琴家的Tring版(此次未参与比较)。有趣的是,由于「保护面纱」时间长度只有四十几分鐘,因此面对CD七十分鐘的容量,每一个录音都又找了约翰塔夫纳的相关曲目当作补曲,对乐迷来说是另一种收获。
  史提芬伊塞利斯Virgin版1991录音,这位大提琴家擅长表现阴郁晦涩的作品,同时他也以拉奏羊肠弦的琴著称。史提芬伊塞利斯喜欢找寻不为人知的大提琴作品,同时鼓动约翰塔夫纳创作这闕曲子,首演以及首次录音都由他担纲大提琴演出,因此对这闕作品的权威自然不在话下。
  史提芬伊塞利斯的大提琴声线能量虽然不属威猛一型,但是绵密内蕴的气质却极为贴切此曲,不断婉约盘旋的旋律线,不仅散发出神秘感更充满不可言喻的能量。罗杰德汶斯基的弦乐语法处理,偏向粗旷强悍,正巧与史提芬伊塞利斯的大提琴音色,形成阴阳调和的互补搭配。此版录音可以说是此曲的「标準版本」。另外补曲「悲歌」是约翰塔夫纳1990年的创作,同样为伊塞利斯委託而作,与「保护面纱」同样充满拜占庭式、圣歌般的气质,是作曲家为纪念好友之死而写,长约六分鐘四十秒。
  与史提芬伊塞利斯的内蕴绵延的风格不同,马友友1996年录音的版本呈现更纤细、更敏感、更东方的特质。在大提琴的音色上,马友友的比较粉嫩,女性婉约的特质更为凸显,再加上他大幅度的颤音运用,同时搭配上大卫辛曼与巴尔第摩交响乐团的整体搭配,是更具东方冥想色彩,以及叙事性张力的詮释。不过在于对乐曲理解的深度上,史提芬伊塞利斯还是略胜一筹。与史提芬伊塞利斯和罗杰德汶斯基版本不同的是,前者为两相分庭抗礼,但是马友友却是被大卫辛曼的弦乐声饱满地烘托着,大卫辛曼处理当代管絃乐作品的成绩,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次令我失望过!
  马友友版的补曲「睡醒与死亡」,是新力唱片委託约翰塔夫纳创作,在此为世界首度录音,编制与「保护面纱」相同。该曲传达约翰塔夫纳的生死观,他认为生与死就像一张纸的两面,只是一线之隔,曲子长度约二十分鐘。
  法兰丝史布林格尔这位女大提琴家名气虽然不大,但是获奖可不少,她曾经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赛赢家,也得过蒙特娄独奏家大奖,以及加拿大「年度独奏家」。曾经巡迴法国、瑞士、比利时、林肯中心、热内卢等地,擅长舒曼、萧斯塔高维契、普罗高菲夫、圣桑等人的大提琴协奏曲。她的「保护面纱」是1997年的录音,由女性大提琴家来表现圣母的形象,在说服力上似乎更为贴切,母性的光辉、大爱的庇护在法兰丝史布林格尔娓娓拉奏声中传递出来。搭配的鲁道夫魏特以及法兰德斯乐团,一向擅长当代心灵派作曲家的作品,无论Avro Part、Alan Hovaness、Henryk Gorecki、Giya Kancheli等人的作品,他们都能深入精髓挖掘并赢得乐迷喜爱。
  论空间感、弦乐录音质感,法兰丝史布林格尔Telarc版都胜过前两版;而在詮释上一向被认为较为阴柔的史提芬伊塞利斯,相对之下他的「保护面纱」成为最阳刚的表现,而法兰丝史布林格尔则在法兰德斯乐团的助阵下,达到了超现实经验的神秘境界,宗教感十足而令人动容,尤其是丰富的堂音更为宗教气氛加分不少。本版补曲「处女的最后一夜」,是约翰塔夫纳心脏手术前的作品,同样是拜占庭式风格,是他向手铃与弦乐群致敬之作,时间达二十二分钟多。
  另一位女大提琴家玛丽亚凯格尔出生德国,1981年赢得巴黎罗斯托波维契大奖;她十岁开始学大提琴,之后进入法兰克福霍克音乐院,期间两度赢得青年音乐大赛首奖,之后到美国跟随史塔克学琴。玛丽亚凯格尔曲目宽广,从巴哈到现代无一不精,灌录过萧斯塔高维契大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古拜都琳娜大提琴作品,在Naxos录过艾尔加以及德弗札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她拉奏詹德隆使用过的1693年的史特拉底瓦里琴,玛丽亚凯格尔1986年开始在科隆音乐院教学。
  玛丽亚凯格尔1998年灌录的Naxos版本,以惊人的不中断长音引人侧目,的确她就是以这样的手法贯穿全曲,让人体验到圣母的威仪。我们可以说这是最具创意的版本,但也可以说这是最不忠于宗教感的詮释。此版补曲同样是约翰塔夫纳的「In Alium」,编制丰富包括有女高音、弦乐群、管风琴、风琴、钢琴、敲击乐器以及四轨录音机,时间长达十四分半。
  这四个比较的版本更擅胜场,再加上现代曲目本来就还需要演奏家们詮释发挥,因此谁优谁劣一时很难定论!不过,原则上史提芬伊塞利斯Virgin的版本算是原典版,一定要听过。不过该版推出已经将近十年,因此或许不好找到。
  另外,讲究录音者则推荐您考虑法兰丝史布林格尔的Telarc版,同时也是最具女性特质的版本。而在乎价位的,当然要选择玛丽亚凯格尔的Naxos版,因为无论录音、演奏的表现,该版都绝对不是「垫底之作」。此外,如果您讲究的是大提琴演奏家的名气度,那么毫无疑问马友友是第一选择,不过我认为该版弦乐群的表现更有看头。
        
  延伸聆听。听完约翰塔夫纳的「保护面纱」后,我们有四个方向可以延伸聆听,(一)要听大提琴与管絃乐团紧密结合的曲目,您还可以试试理查史特劳斯的「唐吉軻德」,这首主题幻想变奏,透过大提琴诉说著唐吉軻德的执著傻劲。推荐的版本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搭配上罗斯托波维契的大提琴演出。
     (二)约翰塔夫纳本人其他作品。虽然塔夫纳在英国相当红,但是显然本地并未大力推广他的音乐,因此在唱片行中如果能找到他的作品就算是运气好了,并不需要太挑剔。不过他的「Akathist of Thanksgiving」以及「Thunder enter her」依然是值得一听的好作品,这两个作品一样是合唱团加上管风琴的编制,是约翰塔夫纳宗教观的代表作品。
     (三)近似风格的当代作曲家。有不少作曲家与约翰塔夫纳同属当代心灵音乐流派,包括有阿沃·帕特、亨瑞克·戈莱斯基、吉雅·坎切利等人;他们同样回归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纯粹性,强调对位甚於和声,重新让现代音乐找到票房,因此唱片销售量居高不下。其中,爱沙尼亚的阿沃·帕特的「Litany」、「Kanon Pokajanen」,以及波兰的亨瑞克·戈莱斯基的「第三号交响曲」,还有乔治亚的吉雅·坎切利的「Lament」都是优先考虑欣赏的作品。
  另外,喜欢合唱作品的朋友,有两张收录约翰塔夫纳、阿沃·帕特、亨瑞克·戈莱斯基三个人合唱选集的录音,一定不可错过。一张是「Ikos」另一张则是由牛津职业音乐歌唱家所演唱的三星带花名盘。
     (四)现代大提琴曲目。对现代作曲家来说,大提琴依然是相当受欢迎的乐器,因此不乏当代的大提琴协奏曲或是独奏曲目。在大提琴协奏曲方面,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史尼特克的「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或者是罗斯托波维契的「俄国岁月」盒装CD中也有许多当代的大提琴协奏曲,因为许多现代作曲家都写此类曲目献给大师。另外,在独奏曲方面,柯大宜以及Crumb的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是绝对不可错过的选择。而大提琴家海默维兹的「二十世纪大提琴名曲」,也推出到第三集了,里头可以说收录了布列顿、雷格、魏本、都提尔斯、衡彻、贝里欧、大卫朵斯基、兴德密特、塞西尔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现代大提琴独奏曲的大集合。(copyright:欧头2000/12/8)
  古典启示录:谁说现代音乐不好听?是你没听过好听的!

  专辑曲目:

  01. I. The Protecting Veil
  02. II. The Nativity Of The Mother Of God
  03. III. Annunciation
  04. IV. The Incarnation
  05. V. Lament Of The Mother Of God At The Cross
  06. VI. The Resurrection
  07. VII. The Dormition Of The Mother Of God
  08. VIII. The Protecting Veil
  09. The Last Sleep Of The Virgin

   



付费主题

温馨提示

记得善用社区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想要的资源;论坛站内搜索

如果你有什么需要的资源可以去资源求档发帖,求助社区的网友,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回复哦;资源求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捌零 ( 反馈邮箱:admin@ptcd.net )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0 15:40 , Processed in 0.066333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