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0

[专辑] [分享]《英国皇家爱乐交响乐团演奏名曲精粹6.7.8.9.10》[APE/百度]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1673

回帖

9万

积分

青铜长老

音符
0
音乐币
149133
贡献
72318
发表于 2020-1-19 16: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umb.jpg (6.92 KB, 下载次数: 42)

下载附件


2016-8-26 08:32 上传








thumb.jpg (6.5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2016-8-26 08:32 上传






                                       



thumb.jpg (6.64 KB, 下载次数: 33)

下载附件


2016-8-26 08:32 上传








thumb.jpg (6.5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2016-8-26 08:32 上传








thumb.jpg (6.35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2016-8-26 08:32 上传







      专辑英文名:The Royal Philharmonic Collection
      专辑中文名:皇家爱乐交响乐团演奏名曲精粹六
      演  奏:皇家爱乐交响乐团
      指  挥:尤里·西蒙诺夫
      地  区:英国
      引进出版:中国唱片上海分公司
      发行时间:1994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尤里·西蒙诺夫(指挥)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随拉宾诺维奇学习,后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为穆拉文斯基的助手。一九六八年,西蒙诺夫在罗马的圣塔·切奇利亚指挥比赛中获金奖。一九六九年开始到莫斯科大剧院任指挥,首演剧目为《阿伊达》,不久即被任命为大剧院的首席指挥。他是大剧院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任期最长的首席指挥(至一九八五年)。除了在大剧院工作外,他指挥过国内的一些著名乐团并出国访问演出。他也去国外指挥当地的乐团及歌剧团体,足迹遍及欧美及远东,并录制歌剧及交响乐作品。

      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于一八四零年生于卡姆斯库一沃特金斯克,一八九三年卒于彼得堡。他神经质和腼腆的性格可以从他与梅克夫人的通信中看出,但是很少有作曲家能创作出像他那样受欢迎的作品。
      他的作品包括六首交响曲(其中后三首频频出现在交响音乐会的节目单上);还有一些管弦乐的标题作品如《罗米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四首协奏曲、许多歌剧,其中最著名的是《欧根·澳涅金》。他的配器才能亦是辉煌多彩,像《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组曲等是空前杰出的芭蕾音乐。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胡桃夹子》取材于E.T.A.霍夫曼的故事。第一场写市议长的女儿、小女孩克拉拉在圣诞节前夜杀死了凶残的耗子,救出了胡桃夹子幻变的王子,并一起游历糖果王国。第二场写他们在糖果王国游历的情景,并无太多故事情节,只是描写王子和克拉拉受到盛情款待,由一系列舞曲构成,它们是很著名的音乐。
      柴科夫斯基是受芭蕾舞编导佩蒂帕委托而写这首作品的,于一八九二年十二月首演于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但由此剧音乐组成的音乐会组曲却早在这一年的春天就已经在一个音乐会上演出了。
      柴科夫斯基:《天鹅湖》组曲,齐格弗里德王子在成年礼前夕的晚会上需要选定王妃,候选的有六位姑娘。王子和他的伙伴们出猎,遇见一群天鹅变成姑娘,王子爱上了其中的一位——奥杰塔,神秘的鹰魔要王子离开。在一个晚会上,王子选上的不是那些候选的姑娘,而是奥杰塔,但那是鹰魔的女儿奥琪莱幻变的。王子发觉自己受了骗,激动地奔向天鹅湖畔,最终战胜了鹰魔,王子和奥杰塔有情人终成眷属。
     《天鹅湖》是柴科夫斯基第一个长篇巨制的舞剧,创作于一八七五至一八七六年,一八七七年首演于莫斯科大剧院。首演并不引人注意,它大受欢迎是在柴科夫斯基逝世两年之后。

        专辑曲目:
        一.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
        01. 序曲
        02. 进行曲
        03. 巧克力
        04. 咖啡
        05. 茶
        06. 特列帕克舞曲
        07. 奶油卷
        08. 船妪和小丑
        09. 糖果仙女舞
        10. 花之舞
        11. 双步舞
        12. 终场圆舞曲
        二. 柴科夫斯基:《天鹅湖》组曲
        1. 场景
        2. 圆舞曲
        3. 天鹅舞
        4. 场景
        5. 匈牙利舞
        6. 场景

      专辑英文名:The Royal Philharmonic Collection
      专辑中文名:皇家爱乐交响乐团演奏名曲精粹七
      演      奏:皇家爱乐交响乐团
      指      挥:韦尔农·汉德利
      合      唱:安布罗西女声合唱团
      合唱指挥:琼·麦克阿瑟
      地      区:英国
      引进出版:中国唱片上海分公司
      发行时间:1994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韦尔农·汉德利(指挥)是英国最著名的指挥之一。他热心推广英国音乐。他的录音极受好评,曾屡获大奖;如因录制罗伯特·辛普森的第十交响曲而获“唱片奖”;录制沃恩一威廉斯的第五交响曲而获“不列颠录音奖”。他经常与国内及澳大利亚的主要乐团合作,指挥演出并录音。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作曲家)于一八七四年生于切尔滕纳姆,一九三四年卒于伦敦,祖先是瑞典人。他曾在皇家音乐学院随斯坦福德学习,并认识沃恩-威廉斯。沃恩-威廉斯的热中于英国民歌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对霍尔斯特影响极大。霍尔斯特开始吹奏长号,后采在莫利学院及圣保罗女子音乐学校任教。他对东方哲学以及印度宗教和神秘主义很有兴趣,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如合唱曲《耶稣赞美诗》、《合唱交响曲》;歌剧《赛维特丽》、《十足笨蛋》;管弦乐《行星》、《埃格敦荒野》。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作品第32号,《行星》创作于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六年,其草稿是两首钢琴乐曲,后来才配成大型管弦乐乐曲。乐曲首演于一九二零年,立刻获得成功。
      “火星”用半音滑行与反复强烈重音的节奏对比,调性在C大调与C小调之间游离,最终也未解决。“金星”用互相穿插的和弦进行,很像沃恩-威廉斯的牧歌;金星委婉旋律后来进入。“水星”是谐谑曲,用了短笛、钢片琴、小提琴泛音的音色以及复节奏。“木星”在形式上酷似贝多芬的谐谑曲。“土星”是一首暗淡的柔板。“天王星”撞击刺耳的音响与管风琴上的大幅度刮奏,以及一些令人想起配器魔法师迪卡斯的音响,最易使人惊奇。“海王星”中织体的注重更甚于主题,无词的女声合唱似乎在诉说宇宙边缘的深邃一如内心世界。
      霍尔斯特:《圣保罗》弦乐组曲 作品第29号之二,在圣保罗女子音乐学校任音乐指导(一九零五至一九三四年)。《行星》就是在该校时写的。这首《圣保罗》弦乐组曲是题献给该校乐队的,作于一九一二至一九一三年间。
      这首组曲外表上是英国民歌风格的,但其和声和演奏技术都并不简单。第一乐章两个6/8拍的“吉格”舞曲旋律互相对应,第二小提琴逐渐引进“莫尔”舞曲,经过反复后,这个舞曲加大音量出现在低音弦乐上。
      中间乐章不用英国民间音乐,第二乐章在加弱音器第二小提琴起伏不定的音型上出现轻快舞曲风格的模进,有时用2/4拍,有时在4/4拍,信步所之。
      第三乐章谜一样地美妙,在拨弦和弦上出现灵巧的小提琴独奏,异国情调的叠歌显示了作曲家对印度音乐的兴趣,与一个强壮的活板舞曲相交替。在终乐章中,霍尔斯特将“达加松”舞曲与英国民歌《绿袖》相配在一起。

      专辑曲目:
      一.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作品第32号
      1. 战神火星
      2. 和平之神金星
      3. 带翼天使水星
      4. 欢乐之神木星
      5. 寿神土星
      6. 魔神天王星
      7. 神秘的海王星
      二. 霍尔斯特:《圣保罗》弦乐组曲 作品第29号之二
      1. 吉格舞曲
      2. 固定音型
      3. 间奏曲
      4. 终曲(达加松舞曲)

      专辑英文名:The Royal Philharmonic Collection
      专辑中文名:皇家爱乐交响乐团演奏名曲精粹八
      演      奏:皇家爱乐交响乐团
      指      挥:韦尔农·汉德利
      地      区:英国
      引进出版:中国唱片上海分公司
      发行时间:1994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韦尔农·汉德利(指挥)是英国最著名的指挥之一。他热心推广英国音乐。他的录音极受好评,曾屡获大奖;如因录制罗伯特·辛普森的第十交响曲而获“唱片奖”;录制沃恩一威廉斯的第五交响曲而获“不列颠录音奖”。他经常与国内及澳大利亚的主要乐团合作,指挥演出并录音。

      里夏德·瓦格纳(作曲家),于一八一三年生于莱比锡,一八八三年卒于威尼斯。他早年为创作歌剧而奋斗,常处于经济上的困境,赖有赞助人的帮助以及像李斯特这样的友人的鼓励。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大陆,但由于在法国革命时同情革命而不能定居在他的祖国德国。
      他第一个将“主导动机”作为主要的音乐结构用之于歌剧,他自己编写歌剧剧本,设计自己的歌剧院。他创作了十三部歌剧,后十部成为保留剧目,其中包括《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纽伦堡名歌手》、《帕西发尔》以及巨著《尼伯龙根的指环》。
      瓦格纳:驰骋的女武神,歌剧《女武神》是《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第二部,创作于一八五四至一八五六年,于一八七零年首演于慕尼黑宫廷剧院。女武神是沃坦神所生的九个女儿,其中他最钟爱布伦希尔德。女武神可以将战场上英雄的尸体带回众神的城堡。《驰骋的女武神》演奏于第三幕的开始,描写女武神们驰骋在风云中,挥舞长矛,大声呼叫,在回去的路上聚集在山岩之巅。
      瓦格纳:《黎恩济》序曲,《黎恩济》创作于一八三八至一八四零年,于一八四二年首演.莱比锡宫廷剧院。剧情是写十四世纪罗马护民官黎恩济与贵族奥尔西尼之间的斗争。奥尔西尼想诱拐黎恩济的妹妹伊莱内,黎恩济被诬称私通日耳曼皇帝。这首序曲用了歌剧中的几个主题,铜管用得极有色彩。
      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三幕序奏,歌剧《罗恩格林》创作于一八四六至一八四七年,于一八五零年首演于魏玛的宫廷剧院。这是瓦格纳两部取材于“圣杯”传说写成的歌剧中的第一部。罗恩格林是圣杯守护骑士,爱上布拉班特公爵的女儿埃尔莎(她被诬为杀害了自己的弟弟),与她结婚。后因埃尔莎被人挑唆要知道骑士的来历,罗恩格林不得不离开她回去守护圣杯。这是第三幕罗恩格林与埃尔莎婚礼的序奏。
      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这首乐曲是瓦格纳为了庆祝妻子科西玛的生日、科西玛与前夫离婚正式成为瓦格纳的妻子以及科西玛生了取名为齐格弗里德的儿子这样几件喜事而写的,用的是小型的室内乐队。其中有些主题取材于歌剧《齐格弗里德》、《女武神》,还用了德国民歌摇篮曲的材料。
      瓦格纳:《飘泊的荷兰人》序曲,歌剧《飘泊的荷兰人》完成于一八四一年。故事叙述一位荷兰船长发誓一定要在风暴中绕过好望角,不惜终身航行。恶魔听到了誓言,咒他除非有姑娘终身爱他,否则他将航行到死。歌剧于一八四三年首演于德累斯顿。序曲中包含了歌剧所有的主要主题。
      瓦格纳:《汤豪舍》序曲,歌剧《汤豪舍》于一八四五年首演于德累斯顿宫廷歌剧院。序曲的音乐是表现全剧的梗概,主要是剧中三个关健的插剧音乐:朝圣者合唱;维纳斯堡诱惑性的音乐;汤豪舍对维纳斯的赞美。随之以伯爵和众歌手们斥责汤豪舍的音乐,最后以开始时的朝圣者合唱音乐结束。

        专辑曲目:
        一. 瓦格纳:《驰骋的女武神》
        二. 瓦格纳:《黎恩济》序曲
        三. 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三幕序曲
        四. 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
        五. 瓦格纳:《飘泊的荷兰人》序曲
        六. 瓦格纳:《汤豪舍》序曲

      专辑英文名:The Royal Philharmonic Collection
      专辑中文名:皇家爱乐交响乐团演奏名曲精粹九
      演      奏:皇家爱乐交响乐团
      指      挥:乔纳森·卡尼
      地      区:英国
      引进出版:中国唱片上海分公司
      发行时间:1994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乔纳森·卡尼(音乐指导,小提琴独奏),在朱丽亚德音乐学校毕业后,继续到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得利弗休姆奖学金。在任皇家爱乐交响乐团首席之前,曾在美洲及远东演出并任欧美一些乐团的客座首席。他是二十世纪音乐的热心演释者,演奏了许多当代作曲家的协奏曲,录制了凯奇、马代尔纳等的作品。

      安东尼奥·维瓦尔迪(作曲家),于一六七八年生于威尼斯,一七四一年卒于维也纳。童年时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后受神职训练,一七零三年被授予神职。这一年他在一个孤儿院任职,该院既是收容所也是学校,由女孩子们组成的乐队极为有名,维瓦尔迪与该院的音乐活动关系密切。
      一七一三年他开始从事剧院活动,上演自己写的歌剧。一七一八至一七二零年他到曼图亚的黑森-达姆斯塔特公爵府邸任职。后来足迹遍及罗马、维也纳、布拉格等城市,最后在维也纳贫病而死。
      约翰·帕赫贝尔(作曲家),于一六五三年出生于纽伦堡,一七零六年卒于纽伦堡。他在德国接受音乐教育,一六七三年去维也纳任斯蒂芬大教堂的副职管风琴师,以后去埃森纳赫、斯图加特等地任管风琴师,最后在纽伦堡任管风琴师并卒于该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曲家),于一六八五年生于埃森纳赫,一七五零年卒于莱比锡。他出生于德国北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儿子有的也成为杰出的作曲家或演奏家。他曾在好几个城市担任小提琴手、管风琴手等职务,也曾任安哈尔特-科滕宫廷的教堂乐长,最后任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及附设学校的唱诗班指挥,一直到他去世。

      维瓦尔迪:四季,维瓦尔迪写了九十六首协奏曲,常常是六首或十二首成一套。第五套十二首标题为《和声与创意的竞赛》,题献给波西米亚伯爵莫尔青,一七二五年出版于阿姆斯特丹。这是其中的前四首,每首有个标题,分别为四季。这大概是最早的标题音乐作品之一。每首用十四行诗指出音乐描述的具体内容。
     《春》的第一乐章描述春天到来,鸟儿鸣唱,微风吹拂,小溪淙淙。然后天空布满乌云,雷电宣布暴风雨来临。暴风雨过后的宁静,小鸟重又鸣唱。第二乐章描写牧羊人睡着了,旁边守着他的牧羊狗。第三乐章是乡村舞曲,牧羊人和姑娘们跳着舞。
     《夏》的第一乐章描写夏天烈日下人们昏昏欲睡,杜鹃等鸟儿在呜叫,和风吹拂。突然朔风怒号,牧羊人害怕暴风雨来临。慢乐章描写牧羊人被远处雷电及蚊蚋所惊扰。第三乐章描写夏日的暴风雨。
     《秋》第一乐章描写丰收,村民们唱歌跳舞,喝醉了睡去。第二乐章描写人们酣然人梦。第三乐章描写清晨猎人出猎,号角声、狗吠声、枪声交织在一起,野兽惊逃和被杀。
     《冬》第一乐章描写冰雪寒冬,朔风凛冽,冷得牙齿震颤。第二乐章描写屋外的行人淋着雨,屋内的人们在炉火边其乐融融。第三乐章描写有人在冰上行走,走得很慢,唯恐摔倒;快一些走,跌倒了;再快些,冰裂了。室内的人们听着外面朔风怒号。冬天带来了欢乐。
      帕赫贝尔:卡农,作品对教堂音乐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上都带来很大的进步,他的主要贡献是众赞歌变奏曲,在这方面是巴赫的先驱。他的室内乐弦乐曲包括六首两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的“组曲”,一首D大调用了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的“卡农与赋格”。
      巴赫:《勃兰登堡》第三协奏曲 G大调,作品BWVl048号,这是巴罗克时期的“大协奏曲”,由主奏部(少数乐器)和协奏部(全体)穿插对比地进行。
        这首协奏曲是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最短的,也是在某些方面最具特色的。乐曲用九件弦乐器(三把小提琴、三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以及通奏低音。第一乐章是巴赫最精致的对位作品之一。
      此曲原作无慢乐章,只用了两个弗里吉亚收束的和弦作为过渡而进入下面的快乐章。在这个录音中用巴赫的E小调奏鸣曲(小提琴与通奏低音,作品BWV1023号)代替。最后的快板乐章比之第一乐章在织体上较少用对位,是辉煌的弦乐合奏。

      专辑曲目:
      一. 维瓦尔迪:《四季》
      1. 小提琴协奏曲《春》E大调 作品第8号之一
          (1)快板
          (2)很弱的广板调
          (3)乡村舞曲,快板
      2. 小提琴协奏曲《夏》G小调 作品第8号之二
          (1)不很快的快板
          (2)柔板
          (3)急板
      3. 小提琴协奏曲《秋》F大调 作品第8号之三
          (1)快板
          (2)柔板
          (3)快板
      4. 小提琴协奏曲《冬》F小调 作品第8号之四
          (1)不很快的快板
          (2)广板
          (3)快板
      二. 帕赫贝尔:《卡农》
      三.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首G大调 作品BWV 1048号
      1. 快板
      2. 不很慢的广板
      3. 快板

      专辑英文名:The Royal Philharmonic Collection
      专辑中文名:皇家爱乐交响乐团演奏名曲精粹十
      演      奏:皇家爱乐交响乐团
      指      挥:帕沃·雅尔维
      地      区:英国
      引进出版:中国唱片上海分公司
      发行时间:1994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帕沃·雅尔维(指挥),于一九六二年生于爱沙尼亚的塔林,在塔林音乐学校学习钢琴、打击乐和指挥。一九八零年移居美国,在朱丽亚德音乐学校学习并毕业于科蒂斯音乐院。雅尔维指挥过欧美许多乐团,他还指挥歌剧、舞剧以及室内乐的演出,现为瑞典默尔玛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和艺术指导,同时是挪威国家歌剧院的音乐指导和艺术顾问。

      安东宁·德沃夏克(作曲家),于一八四一年生于布拉格附近的内拉霍齐夫斯,一九零四年卒于布拉格。德沃夏克早年就显露出他的音乐才能,曾受布拉姆斯和斯美塔那的影响。他曾九次访问英国,并在一八九二至一八九五年间到美国任职,在那里创作了他的第九交响曲。德沃夏克一生致力于管弦乐和合唱音乐,但他在室内乐方面的贡献也是罕有其匹的。
      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受珍妮特·瑟伯夫人的邀请,德沃夏克从一八九二至一八九五年去美国任纽约国家音乐院院长。在此期间,德沃夏克熟悉了黑人和印地安人的音乐。瑟伯夫人曾请他根据朗费罗的诗《海华沙之歌》写一部歌剧,后来未写成,
      但为创作《海华沙之歌》而在草稿本上写下的一些主题就用在这首交响曲中。德沃夏克并不直接引用民歌旋律,他有将民间音乐的精萃溶之于他自己的主题音乐中的杰出才能。在这首交响曲中我们时时可以感到一个乐句是那么接近某首黑人灵歌,实际上这些主题音乐完全是创新的。虽然他的音乐中有一些美国民歌的因素,但音乐更多地蕴含着捷克的民族感情。
      德沃夏克:狂欢节序曲 作品第92号,德沃夏克的三首序曲《在大自然中》、《狂欢节序曲》和《奥瑟罗》分别意指自然、生命、爱情。“自然”的主题不仅是《在自然中》的主要主题,也出现在其他两首序曲中。乐曲坚定而略带一丝忧郁。
      德沃夏克:随想谐谑曲 降D小调,作品第66号,乐曲创作于一八八三年。虽然标题是谐谑曲,但音乐并不是滑稽和轻快的,却又具有随想的成分。其曲式是传统的“谐谑曲段”和“中段”,谐谑曲段用降D大调,而中段却是D大调。在从中段返回到谐谑曲段时有一个展开部,还有一个速度加快的长的尾声。
      曲中用的主题及其变化甚多,不一一列举,要提到的是开始时由第三、四圆号奏出的冲动的第一主题,圆舞曲风格的、浪漫的第二主题以及“中段”开始时英国管奏出的沉思性主题。

      专辑曲目:
      一. 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E小调
      1. 柔板,很快的快板
      2. 广板
      3. 谐谑曲:十分活跃的,稍稍延绵的
      4. 热烈的快板
      二.德沃夏克:《狂欢节序曲》 作品第92号
      三.德沃夏克:《随想谐谑曲》 降D大调 作品第66号



交响乐团, 爱乐, 英国



付费主题

温馨提示

记得善用社区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想要的资源;论坛站内搜索

如果你有什么需要的资源可以去资源求档发帖,求助社区的网友,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回复哦;资源求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捌零 ( 反馈邮箱:admin@ptcd.net )

GMT+8, 2024-9-20 12:38 , Processed in 0.07737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