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长老
- 音符
- 0
- 音乐币
- 65382
- 贡献
- 29722
|
The Vines.jpg (186.4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2-6-27 04:18 上传
澳大利亚音乐组合。1991年,15岁的Craig Nicholls在悉尼的一家麦当劳连锁店工作时碰到了Patrick Matthews。在那个时候两人对于Nirvana极其喜爱,于是两人便开始一起演奏(Craig做吉他手和主唱,Patrick当贝斯手)随后又加入了Patrick的同学David Olliffe做鼓手。他们还开始听一些英国的乐队的演唱,包括Suede,Supergrass和The Verve。
2000年10月是乐队第一次在重大场合中的演出——和澳洲的You Am I一次在悉尼的Metro Theatre的演唱会。在台上Craig简直演疯了,把自己的衬衫撕碎还差点把他的吉他给摔碎了——不过在最后还是住手了,因为这吉他一方面贵,一方面还是租来的。同时乐队与唱片签发片合同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经过了三个月乐队与澳大利亚各大唱片公司的谈判,2000年整个圣诞节之夜乐队就在和他们的经理讨论到底和哪个唱片公司签约,最后他们选中了新成立的Engine Room,悉尼一家唱片制作公司,同时还资助唱片制作。
2001年2月,The Vines翻录完他们的小样(包括“Drown the Baptists”,“Get Free”,“Winning Days”,“Mary Jane”,“Outtathaway”和“Sunchilld”)之后乐队开始着手制作他们的第一张唱片,在悉尼的Q录音棚,由澳洲制作人Greg Wales担当制作。到了5月份,乐队再次得以和You Am I同台献艺,这是作为The Vines全国巡演的一小部分。在他们的演出同时,乐队为他们的歌迷再次奉献出了一张录音棚里未作处理的小样,其中包括“Country Yard”,“Mary Jane”,“Autumn Shade”,“Factory”和“Highly Evolved”。
2001年7月乐队飞往洛杉矶,与Schnapf一起在Sunset Sound录音棚录制唱片。但到了9月灌唱片的工作给搁了起来因为录唱片的资金越来越少了。出于种种考虑——包括近期接踵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录制工作的压力,David Olliffe决定离开洛杉矶回澳洲。而由于美国唱片公司对The Vines的兴趣日见浓厚,乐队录制唱片的工作在11月再次开工。鼓手Joey Waronker(与Beck和REM有过合作)以及前Elvis Costello And the Attractions成员Pete Thomas为余下的单曲完成鼓手的工作。乐队最终完成了这张唱片,其中还包括Sean Penn的电影I Am Sam中的一段原声——一首翻唱The Beatles的“I'm Only Sleeping”。同时随着XL唱片发行了The Vines的首张单曲碟“Factory”,国际媒体对乐队的关注也不断上升。同年12月初,出于The Vines在洛杉矶录制期间的良好表现,Capitol唱片公司主席Andy Slater签下了The Vines美国发行权,而由Heavenly在英国发行乐队的唱片。
随后乐评蜂拥而至。伦敦的The Times——“能让你翩翩起舞的音乐,性感而随意”(分数:5/5);奥地利的Rolling Stone——“符合评判所有首张专辑的标准”(分数:4/5);NME——“让你的脊梁骨发凉”(分数:9/10);Q杂志——“这支澳洲组合无愧于得到如此小题大做般的热烈欢迎”(分数4/5)
The Vines_1.jpg (101.1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2-6-27 04:18 上传
列表太长,不一一提供
解压密码:bbs.musicool.cn-JVC
http://kuai.xunlei.com/d/JVQOEGQEUOWR
The Vin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