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音符
- 7297
- 音乐币
- 112425
- 贡献
- 2223
|
简介:安魂曲(Requiem),又称镇魂歌,正式名称为安魂弥撒。源自于拉丁语“Ite,Missaets”,即“会已开毕,请归去”的意思。弥撒音乐都是教会用的诗歌式圣乐,在不同场合使用配合不同经文。安魂曲之所以成为安魂,源于拉丁文Requiem—安息。其实大多数安魂作品都不会太令人悲伤,相反都是以抚慰和祈祷为主。从经文的内容可以看到,安魂曲主要是表现了对主的服从,祈求主的怜悯,抒发对神的恐惧,还有相当比例的欢呼声、赞美歌、羔羊颂等来赞美主的伟大。所以人们可以从中听到升华之声、礼拜之乐。一如经中唱到“天地间充满主的荣耀,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他临终前仍未完成的作品,是莫扎特最后一首庄严的宗教音乐,与威尔第、佛瑞的安魂曲并成为世界三大安魂曲。据说,在歌剧《魔笛》接近完成时的1791年七月某一天,有一位身穿灰色斗篷的陌生男士来拜访莫扎特。这位怪异的男士没有多说话,只是拜托莫扎特为他写一首安魂曲,并付了一半定金,却未曾留下姓名。这个时期的莫扎特健康状态很差,精神上也很虚弱,他认为这位男士就是死神,而这首安魂曲就是为他自己的葬礼所写的。当然,后来他才知道这位男士是瓦塞克伯爵的仆人莱特盖普,伯爵要在妻子的忌日亲自演奏莫扎特所作的安魂曲,而莱特盖普则是他的伴奏者,这些是后话。当时虽然手头上还有其它工作,但是为了赶在约定的时间交出曲子,莫扎特一边流泪一边创作,以至于病情急剧恶化,终于在十二月四日晚写到第三部《进咏叹》的第六曲《痛苦之日》第八小节时,感到力不从心,再也无法提笔了。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立即找来弟子苏斯梅尔,指示曲子的未完成部分。十二月五日零时五十五分,伟大的作曲家,音乐神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撒手西归,享年仅35岁。莫扎特死后,这首未完成的安魂曲由他的弟子苏斯梅尔整理完成。
卡尔·伯姆指挥安魂曲不止一个版本,最为熟知的就是DG版和EMI版,DG版可以说是人手一版的莫扎特安魂。伯姆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作莫扎特音乐的绝对权威,他的演绎版本具有一定准确性和说服性,因而伯姆版也被认为是这部安魂曲入门的绝佳版本之一。伯姆的演绎特点是严肃和一丝不苟,速度也比较缓慢,没有过分的情感宣泄,一切表达都带着绝对的理性。没有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不过精确程度非常高,具有深刻的阐释性。
曲目:序曲: "Introitus" 进堂咏
第一乐章:"Kyrie" 垂怜经
第二乐章:"Sequentia" 进咏叹
第一乐段:震怒之日 (Dies irae)
第二乐段:号角响彻四方(Tuba mirum)
第三乐段:威严的君王 (Rex tremendae)
第四乐段:慈悲的耶稣 (Recordare)
第五乐段:无地自容 (Confutatis)
第六乐段:痛苦之日 (Lacrimosa);
第三乐章:"Offertorium" 奉献经
第四乐章:"Sanctus" 圣哉经
第五乐章:"Benedictus" 赞美经
第六乐章:"Agnus Dei" 羔羊经
第七乐章:"Communion" 领主咏
试听:
VIP用户可直接查看以下付费内容,报错点这里付费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