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97|回复: 0

[专辑] DRV-README&LOG 谈谈对自己重制的音乐的想法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1558

回帖

18万

积分

青铜长老

音符
0
音乐币
112687
贡献
53111
发表于 2020-8-4 11: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道可能会有人没有耐心看完所有内容,所以先做以下小总结,但是还是建议有兴趣的朋友看完全文。
0,要想体验到真正的DSD魅力,或者说是想要对比出本系列与原版CD格式的区别,大家至少需要一个可以硬解码DSD(硬解 dsd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直接解码DSD,DIRECT DSD)的播放设备和一个比较高级(频响范围至少超过30000Hz的耳机或者音箱)放音设备。有些设备不支持硬解,播放器或者播放软件会直接先转成PCM格式再传送到解码器解码回放,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本身高清的PCM(88.2KHz以上)的声音细节就是和DSD差不多的,甚至更好一点儿,但是硬解码DSD有先天的回放优势,所以听感上会很好。文中有详尽解释。
1,本系列资源(DSD REMASTERED VERSION)不是单纯的转格式!!不是单纯的转格式!!不是单纯的转格式!!重要的事说三遍。所以不要求所谓的DSD转格式软件了,因为暴力转格式毫无意义,并且又继承了DSD的缺点。就像MP3直接转成WAV,音质可能有提升吗??整个设备包括录音、升频、RCA线材、播放器一共算下来5万左右吧(电源线和电系统没算),不是特别的贵,但是确实比更贵的解码器单从升频角度来讲,个人认为这套设备转录出的成品已经是最好的了。并且每个专辑我都会提供频谱图来证明不是直接转的格式,而是实实在在22KHz以上是有大量信息的。这是网站直接转格式的假资源不可能提供给你的。

2,这个系列都是我自己自制的,虽说我没有音乐上的版权,但是也有帖子文字的版权。所以如果我有侵权行为一定要联系我删除。大家喜欢的也尽可能去补票个官方正版CD专辑。

3,这个系列每5期会在这个帖子里更新大的合集包,文件比较大,网盘满了的话就会删除,朋友们可以私信我补链接。

4,另外,对于网上好多假DSD资源,建议大家下载以后抽样查看频谱图,因为好多转格式的真的是浪费硬盘浪费网络。至于LP转录的利弊,帖子最后会有说明,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5,网上有个软件叫HQPLAYER的实时升频软件,好多人都大呼管用,我用录音机试了一下,把它所谓升频的东西录了下来,真的不行,比起硬件升频的效果差远了,听起来听感还行,但是谁知道它用了什么均衡器,强行制造了讨好耳朵的效果,反正糊弄糊弄新手还可以吧。有人会说是我的电脑不行,我的电脑配置双开HQPLAYER都没问题应该(i7 6900K+32G 3200MHz + GTX1080TI)也算当年的intel EXTREME系列了,性能上肯定够用。想要折腾HQPLAYER的同学,这个玩玩儿还好,真想有提升还得买硬件设备,靠CPU直接算,现在还是不行。

(NEW)一些注释(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说):
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FLAC、APE、WAV、MP3、CDDA等等常见的格式都以这种方式编码解码。


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比特流数字。SACD光盘的编码方式,扩展名有DSF、DFF、DST,常见码率为2.8MHz 5.6MHz 11.2MHz DSD64 DSD128 DSD256 (22.4MHz DSD512几乎没有资源)


SACD:Super Audio Compact Disc 超级音频光盘,DSD格式的商业化载体,码率是2.8MHz,DSD64


前言
DSD这种格式可以说是悄悄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越来越多的原生录音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发烧友的听感。
还记得几年前,DSD刚刚发迹的时候,有许多国内无良厂商制作了许多“假DSD”资源,虽然刻成了光盘,但是听感上毫无提升,此举严重败坏了DSD在中国烧友心目中的地位。乃至现在,绝大多数的香港厂商的SACD光碟都是转码而来的。

所以导致了许多朋友觉得DSD就是无用噱头,或者是对比CD几乎无区别。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称呼假资源为“升频”资源,其实这个观点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他并没有升频,只是进行了“暴力”似的转换格式而已。
就例如在论坛上广为流传的BEYOND SACD原抓,蔡琴SACD原抓,陈慧娴SACD集等等等等,其实都是转码得来的,根本就没有进行升频操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DSD文件的频谱图都在22KHz或者24KHz处齐刷刷地被砍掉。反过来转码以后继承了DSD在极高频上的大量噪音。这种假DSD唯一的好处是,高级硬解码DSD的播放器可以用DSD模块来回放声音,让声音更自然些,其它音质上的进步是一点也没有的。因为当时这些假专辑发布的时候,根本没有算法很高明可以支持HIRES升频的升频器出现。
这种暴力转格式就好比把MP3文件转换成WAV,只是转了个码而已,本身瓶子里200毫升的水倒进了500毫升的瓶子里,水还是那么多。

在传统CD中,每声道22KHz是CDDA格式的极限。但是有些声音的频响是超过22KHz的,但是这在CDDA中是不会被记录的,大多数的人耳只能听见20KHz以下的声音,所以大家错误地认为超过20KHz以上的声音都是没有用的。其实个人认为这个是不对的。声波就像水波一样,是一种WAVE,人耳可以听到的20KHz就好像水面上泛起的波纹,水深处的扰动,在水面上看不到,就相当于人耳听不到的20KHz以上的频率,但是这些扰动是会多少影响在水面上的波纹的。就好比声音,20Khz以上的声音虽然听不到,但是因为有些高端HIFI器材的频响是超过20KHz,甚至有的达到120KHz,这些高频率的声音是会对20KHz以下声音产生影响的。
例如如果本身音源超过20KHz,达到了50KHz,回放的时候却只回放22KHz,耳朵敏感或者器材相当好的人,就会觉得声音很不自然。虽说有些人讽刺这类人为金耳朵,但是确实这就是HIFI最根本要折腾的东西。
所以有时候感觉CD音质的普通无损,有些声音很有“数码味”或者是比较刺激,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CD频响范围的瓶颈。
还有一部分原因,我请教了一些专业从事音频工作的朋友,就是PCM音源(CD、FLAC、WAV等等格式)的编码是基于多比特编码(一般为16Bit、24或者32bit),解码器回放这些PCM编码的时候,解码时就会有抖动、失真的情况发生(这个有点儿深奥,技术上我也不是很明白)而DSD是1bit单位元解码,在解码上就有先天的优势。
所以DSD听感就很柔和,不刺激,就像用了柔顺剂的衣服。(前提是这些DSD文件的频响范围是没有经过削波的,就如同上文提到的假SACD一样。)比较接近于黑胶和开盘带的听感。但是黑胶和开盘带的声音质量就是最好么?我们后边说。

(NEW)DSD的几种解码方式:
最好的:DIRECT DSD/Pure DSD(DSD直接解码,DSD直解,原始DSD),这种方式是最优秀的DSD回放方案,解码器的处理芯片有单独的一套DSD回放硬件,不与PCM部分通用,DSD信号直接通过滤波器之后直接回放,出来的声音完全可以展现DSD的优势——声音宽松自然、低音饱满、背景干净,拥有类似黑胶唱机的温暖感觉又不失细节。


中等的:DSD硬件解码(DSD硬解),这种方式先用转盘或者计算机直接把DSD信号打包发送给解码器,但是解码器没有DSD直接解码回放硬件,解码芯片会实时将DSD数据转换为高码率的PCM(超采样)再进行PCM解码。这种解码细节高,动态大,但是由于解码方式不同,DSD的优势就不能很好的展现出来,声音对比DSD直解有较强攻击性,背景也不是非常干净,但是总体还有DSD的一小部分优点。


最差的:DSD软件解码(DSD软解),这种方式是播放器或者计算机先把DSD信号自己转换成PCM,然后再发送给解码器,解码器就像解码PCM一样解码软件发送过来的数据,这种方式造成的效果非常不好,首先在软件层面转换PCM时没有超采样,误码率也比较高,不仅有PCM的声音比较冲的缺点,声音细节又不可能好于原始的DSD,又继承了DSD极高频噪音的缺点(由于信号是直接PCM进来的,解码器并没有进行超采样),所以软解DSD(如手机、低端播放器等)还是老老实实的听PCM(WAV、APE、FLAC等)格式吧,下载DSD就是浪费硬盘。

(NEW)PCM格式和DSD格式的优缺点(以下内容我尽量写成大家都懂的话):
PCM格式:
在进入88.2KHz/24bit以后(甚至是192/24以上)的理论动态范围已经比DSD格式高了,回放时也可以以高电平回放,而且记录声音细节的能力也非常强。但是由于解码器要以多bit来解码回放,所以带来的失真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个人理解这种解码方式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带来的听感就是具有攻击性(比较冲,比较刺激),而且背景稍稍有底噪,随着越高bit和越高规格的解码器出现,这种比较冲的感觉也会缓解。总之由于解码方式带来的弊病,所以浪费了PCM格式各种指标都非常好的优点,所以烧友总结起来就是很有“数码味”。

DSD格式:
DSD的名称顾名思义,直接比特流,说白了他就是单bit来编码,所以在编码解码时逻辑相对简单,可以理解成平面几何,PCM由于是多bit,可以理解成立体几何。DSD解码时可以简单到把bit流直接过滤波器就可以直接回放出声音。说白了,DSD的编码个人认为是直接记录声波。所以DSD在回放时由于不用过多个解码芯片中的模块,也不用进行过多的滤波和数字放大,所以出来的声音可以说毫无底噪,不产生任何信号外的声音。在没有任何信号的时候,背景是完全没有声音的(有些转制的DSD有底噪是因为模拟录音时磁带设备造成的,不是回放的时候产生的)。再加上解码方式非常简单,就像唱针读取LP碟的原理差不多。所以DSD的听感上非常接近模拟声音,但是动态和频响范围实在是高过模拟太多太多了。虽然DSD也有相对的缺点,动态范围不是很强(120以上,也算非常强了,CD才最高96),极高频有带外噪音(录制为DSD128以上基本上可以缓解)。但是基本上已经是相当够用了。

总结一下(十分重要!!):DSD和PCM在编码上其实都是十分科学十分成功的,区别仅仅在于回放方式所带来的:PCM干冷硬(攻击性强)、容易过载;DSD温暖、宽松自然。
有些解码器不支持直接DSD解码,所以造成了许多烧友觉得DSD格式效果其实和PCM听不出区别,其实我可以担保,只要设备到位,真正的进行DSD直接解码回放,盲听区分出来同一首歌PCM和DSD格式的成功率几乎是100%,(我已经实验了盲听接近100遍,没有一次区分错的,回放设备是索尼金砖和ZH1ES台式耳放,以及NA5ES+A1ES链接TEAC UD503解码器,上述设备都可以“DSD直接解码”和“DSD硬解码”方式之间转换,区别很大)除非你的耳朵有问题。

(NEW)DSD REMASTERED VERSION系列的制作思路:
有许多朋友怀疑是我用普通FLAC直接转格式为DSD格式,还来求DSD转码软件。我澄清一下:
不是这么来的!!
因为这么做有非常大的坏处,第一就是频响范围还是源文件的没有改观,细节上就不可能更好,回放的时候仅仅是背景噪音可以消除,由于声音还是存在消波,所以也不可能很自然。
在我的对比之下,我选定了ZH1ES这台机器,虽然它的耳放模块在众多旗舰设备中显得很一般,但是它的升频功能确实业界的佼佼者,再贵的专业设备我也接触不到,ZH1ES确实是我购买对比过了总价20多万的设备以后,觉得升频结果最好的了。
现在问题是怎么记录原本的DSD声音,而不是经过解码的PCM的声音。
经过我的多次实验,得出了以下处理方法:
1,普通CD格式文件考入WM1Z(索尼旗舰播放器,直接做数字转盘很奢侈,肯定是比电脑好很多,镀金全铜外壳干扰非常小)
2,WM1Z连接USB底座(BCR-NWH10,里边有5颗高规格电容),直接不解码,把原始信息转送给ZH1ES解码器
3,ZH1ES直接不解码将PCM先升频为384KHz的比特率(注意没有解码,保证没有PCM解码时的污染),然后再用机器里独立的FGPA芯片直接实时转为DSD256的格式,再通过DSD直接解码方式输出。(这样操作保证了声音是直接经由DSD解码方式回放的,没有PCM回放带来的缺点。)
4,用TASCAM DA3000录音机通过接近万元的RCA音频线,以DSD128格式直接录下由ZH1ES通过RCA线路模拟输入的讯号(不通过ZH1ES的耳放模块,直接走PRE OUT/LINE OUT,防止声音二次污染)
5,DSD格式文件录制完成后,经过人工裁剪、信息录入、封面设计,之后发布给朋友分享。

有的朋友奇怪,这样做真的能有效果么?
我做了实验。
我先用DSD录音机录下我的一段吉他录音,然后降码率转格式为FLAC普通无损,这时候听感已经变为PCM听感。然后通过上述方式又制作成DSD文件,经过对比,与源录音文件听感毫无二致,频谱图也是极为相似。
所以我可以王婆卖瓜似的保证,重制完成的音乐,对比源文件,不仅听感好,并且声音更加自然,细节、低音更好,只要你设备到位。不要拿一些垃圾解码器、手机或者foobar直接电脑软解就来谈对比声音有什么区别,因为它们在回放时就把DSD格式直接强行软件转码成PCM了(软解码),所以声音不比PCM源文件差就已经是不错了。

(NEW)关于HDTRACKS里边的升频资源刚才有朋友提到了hdtracks这个卖高清音频的网站,其实我觉得这个网站上的东西挺坑的,2010年之前发售的专辑质量都还好,它发布的2010年之前专辑的重制版其实挺坑的,我觉得就是用软件升频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之前我下载过HDTRACKS出品的枪花毁灭的欲望的2018年的重制版,192KHz/24bit的PCM封装。跟我自己的做的对比了一下。


HDTRACK上卖55美元……好坑,我这里免费:


360截图17150130245563.jpg (19.85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2020-3-22 16:21 上传





说白了不是自吹,HDTRACKS的仅仅比原版解析高了那么一点点儿而已,并且因为是PCM封装,听感还是那么干冷硬。你可能会说,一个人一个听感,那么我们就看看客观的频谱参数吧:
我选用了Sweet child o mine这首歌,hdtracks是192/24的,我的文件我用foobar转换成了176.4/24(约等于192)
先看看原版cd参数,频响范围自然是22KHz以下

第二张是HDTRACKS里边的,你看22K有条线,这就是原版录音(可能是母带转的PCM)的频响截至线。然后上边都是算法升上去的。峰值也只到35KHZ不到的水平而已。



360截图17860601175331.jpg (193.15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2020-3-22 16:28 上传






第三张是我的。有效频率已经到了45Khz以上,至于上边的是DSD转PCM就会有那些高频带外噪音。




360截图17290503105142107.jpg (265.29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2020-3-22 16:28 上传





虽然频响范围只是一个因素,但是说实话,DSD封装进行直接解码在听感上就已经有很大的优势了,何况它的频响范围还比HDTRACKS的pcm要高。
可以说,DSD这种由索尼自己开发的东西,还是索尼自己的解码器升频后的最好。说白了HDTRACK里边的192和96其实都是一样的,192的也是96的水平。还占地方。
黑胶LP和开盘带就是代表声音的最高规格么?
显然不是。而且多数烧友以讹传讹,过分神话黑胶和开盘带这类模拟录音。其实在业界,这种模拟录音早就被淘汰了,就在CD被普及的时候,就已经在声音质量上完全干掉LP和开盘带了。
为什么发烧友喜欢模拟录音,就是因为CD的录音(上文提到),由于种种关系,回放出来的声音不够自然,太刺激,由于声音丢失了高频信号所造成的。而模拟录音因为信噪比低,所以这些丢掉的细节没有被放大器过分的放大,所以听起来听感比较自然而已。
根据朋友的介绍,LP最高的信噪比只能达到70dB(磁带30dB左右,CD 90dB以上,HIRES PCM 130dB左右 DSD 120dB左右),开盘母带稍微好一点。而有效的频响范围只在20KHz以下。再加上LP都是用机器刻制的,刻制的时候难免会存在误差、精度不高的问题。所以LP和开盘母带虽然听感优秀,但是声音质量可以说连CD都干不过。
但是为什么这些模拟录音在转录成数字格式的时候,会有这么高的频响范围。其实超过20KHz以上的基本上就是噪音和唱针在回放声音时,对唱片上记录声音的一种自然的回放。就是说超过20KHz以上的频响,基本上不是唱片上或者磁带开盘带上所记录的内容了,再加上这种模拟录音的载体每用一次就会造成磨损。
所以认为模拟录音音质(声音质量)好的同学可以醒醒了。大部分黑胶爱好者还是喜欢这种模拟录音的温柔感,但是取而代之的就是声音细节的丢失。CD以后的数字录音比模拟录音的质量强的太多了。




我自己升频的意义(old version,大家可以看上边的制作思路)
严格来讲我认为升频的意义在于把数字录音上丢失的东西补回来。这在以前看似不可能,但是随着201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解码器和算法的出现,靠人工智能AI算法来模拟出来丢失的声音,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就像网上去除马赛克的程序一样,虽然不能完美去除,但是已经可以让你看个大概了。
我自行购买了20万以上的播放器进行测试,其中包括CHORD HUGO TT2 , TEAC UD503 UD505 , Sony WM1Z , DMP1Z , ZH1ES , 朋友的二嫂K01等等,里边都带有DSD母带重制和HIRES升频功能,其中,升频出来的音乐,在频谱数据上,明显还是SONY的设备最优。
其实这也不奇怪,SONY一直是掌握着录音编码、格式规范和录音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其中CD、DSD都是索尼最先发布的,业内的专业录音机、编码器基本上索尼都占有一席之地,另外索尼还掌握着众多歌手的录音母带文件(数字、模拟),所以它要搞出这么一个算法,真的是“有天时地利人和”。
同样的文件升频以后,其它厂商的频谱文件都是断裂的,很不规则,只有索尼算出来的文件明显顺滑就像原声录音一样。
为此我还做过一个奇怪的实验,我自己用PCM D100录音机以192KHz 24Bit录下了我自己弹唱的歌曲,然后降码率降到了320K MP3和44.1的FLAC,之后我交给上述的播放器或者升频器去做升频,然后跟原始192的录音进行比较,只有索尼升频的录音95%和原始文件一样,其他的也就一半相似。
朋友告诉我,在09年以前,所有的母带录音都是48KHz 24Bit以下的,09年才出现了96KHz的接口,13年才有了192KHz的接口,所以,几乎09年以前的歌曲,你要能找到DSD,如果是货真价实的真DSD,也都是靠升频得来的,就比如RCA 的LIVING STEREO系列,因为RCA跟SONY有合作关系,所以索尼把这个系列的模拟录音母带全部官方升频为SACD了,技术还是索尼的技术,频谱图也看不出异样,就像现在的HIRES录音一样。
但是某些香港的无良厂商,根本无权使用此类技术用来出版音乐专辑,歌手的母带也搞不到或者质量不佳,所以只好用CD来直接转格式,做假DSD糊弄消费者。


在十数次对比以后,我决定用索尼的旗舰解码器一体机ZH1ES,虽然ZH1ES在耳放模块,在旗舰机的阵营中排不上号,但是DSD升频还有解码能力是很优秀的,所以我就用它来进行升频以后的模拟输出。其实还有更加贵的DMPZ1(索6万),但是类似于金砖和索六万,它们都没有LINE OUT或者PRE OUT(RCA 线路输出)只有耳机接口,为避免对声音的二次污染(通过耳机放大器),所以我选择了带有LINE OUT 的ZH1ES。
然后经过正品的Nordost音频线(7N OFC SILVER)输入到TASCAM DA-3000(当今可以购买到的最好的DSD母带录音机)进行实时DSD128格式的录音。
得到的录音你可以放在任何更高端,解析力更好的播放机中进行回放,由于经过测试,其它播放机在升频功能上个人认为都干不过索尼,所以就干脆让更有优势的索尼先完成升频工作,然后其他播放器在直接解码现成的DSD格式就好了,继续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优势。


所以本人这个DSD REMASTERED VERSION系列就是这个思路,只制作官方没有重制成DSD规格或者没有HIRES格式发售的专辑。虽然我搞不到母盘,只能搞到现有的CD格式录音或者96KHz 24bit的录音来进行重制,但是声音质量是肯定比直接LP转录DSD要好的多的又兼顾LP的好的听感。
经过个人以及给朋友和专业工作者试听,确实在更贵的系统上,或者播放器硬解码时,比原有的文件更加柔和,但是细节丝毫没有降低。这就是我制作这个系列的初衷吧。


另外好多人会问,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为什么唱片厂商不做呢?
这个我问过业内人士,其实理由相当的复杂,第一就是有些母带可能已经无权使用或者保存不当玩完了,再者就是唱片公司会考虑是否盈利等等诸多因素,抑或是技术上的问题等等,不过确实直接转格式来做假DSD光盘的正经出版商们,良心真的让狗吃了!



好了,心得就这么多,可能有些有误,但是确实都是纯手打,希望能跟大家多交流!


更新:DSD REMASTERED VERSION Collection 2 (6-10)



360截图18200430637253.jpg (102.86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2020-3-22 12:20 上传






下载地址:(18GB,上传不易啊,给个回复??)
付费主题



DSD REMASTERED VERSION Collection 1 (1-5)
下载地址,:
付费主题





温馨提示

记得善用社区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想要的资源;论坛站内搜索

如果你有什么需要的资源可以去资源求档发帖,求助社区的网友,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回复哦;资源求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捌零 ( 反馈邮箱:admin@ptcd.net )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6:51 , Processed in 0.08229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