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 0
音乐币 67402
贡献 24338
唱片名称:Violin Showpieces - 炫技小提琴
小提琴:Erick Friedman - 埃里克·弗雷德曼
指挥: Sir Malcolm Sargent, Walter Hendl
乐团: London S.O, Chicago S.O
录音: 1962~1963年
编号: RCA Red Seal 61210-2
thumb.jpg (79.86 KB, 下载次数: 219)
下载附件
2013-4-2 12:37 上传
赏析指南: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Pablo de Sarasate:Zigeunerweisen,Op.20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
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板,C小调,4/4拍子。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满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缓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变奏和反复做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在这部分,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是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
第三部分:稍为缓慢的缓板,2/4拍子。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这一旋律广为人知。
第四部分:2/4拍子,急变为极快的快板, 有与第二、三部分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反映出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另一面--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接着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所构成的像游丝般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维尼亚夫斯基:传奇
Henryk Wieniawski:Legende,Op.17
维尼亚夫斯基是十九世纪波兰作曲家、小提琴家,是一位具有辉煌技巧的演奏家。在浪漫主义炫技表演艺术流派中是继帕格尼尼之后又一位能够标新领异的人物,他不仅是演奏家,也是作曲家,但他的创作范围只限于小提琴音乐方面。
当所有狂飙时期的音乐家们都跟着自己狂热的艺术谈恋爱时,有一个人还是紧抓着十八世纪的家庭的钥匙(不是枷锁),紧紧不放,他不但是提琴界的顶尖超技演奏家,他写下的音符也都诉说着他热爱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
与他同时期或之前的男性旅行演奏家很多都是到处留情型的,像之前的大前辈小提琴家帕格尼尼(Nicolo Paganini),还有与他同时的钢琴家李斯特(Franz Liszt),只要他们一上台,甚至都还没演奏,台下的女士都有的已经昏倒的,因为期待的热情与致命的吸引力提早产生了化学作用,所以帕格尼尼与李斯特都从来没有结过婚(但他们都有小孩),因为诱/惑实在太多了。
然而维尼亚夫斯基的诱/惑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夫人依莎贝儿。
在他25岁时到伦敦举行演奏会,认识了爱尔兰籍的依莎贝儿,他们是一见钟情,可是依莎贝儿出身名门,家中极力反对他们的恋情,维尼亚夫斯基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娶到她,所以马上写了这首《传奇曲》,且在下一场音乐会上立刻演出,并当场发誓表达他对依莎贝儿忠贞不二的爱意,就这样感动了依莎贝儿的父母,让他顺利的娶到了美娇娘。
当然故事是要在结婚之后才开始。因为音乐这个工作在当时社会不是很稳定的,几乎所有独奏家都是自由职业者,有演奏才有收入,后来他接受了一份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院的教职,但演奏家一辈子都是演奏家,他仍然马不停蹄的接受巡回演奏的邀请,只是主要的原因还是那首《传奇曲》的誓言,他要依莎贝儿过安定舒适的生活。
不过人的精力还是有限的,他在20年的奔波之下,终于在俄国巡回演出时病倒了,原来依莎贝儿当时又怀孕了,维尼亚夫斯基深怕婴儿出生时经济不宽裕,所以在身体微恙的状况之下还是拼命演出,结果他最小的女儿爱琳出生时,维尼亚夫斯基已经病故过世两个月了。
《传奇曲》的前奏是以小提琴哀怨的演奏出孤独的小调旋律,乐曲中间转成大调的舞曲音乐,以双音来演奏,而在最后一段,小提琴再回到孤独的旋律,向世人告别。
传奇真爱,尽在音符中。
圣-桑:哈瓦涅斯
Charles Camille Saint-Saens:Havanaise,Op.83
为小提琴和乐队而作的《哈瓦涅斯》作于1887年。圣-桑偕同小提琴家阿尔贝蒂尼到欧洲各国演出,遇雨被阻于布加勒斯特某旅馆,于是开始构思此曲,两年后完成总谱,题赠给阿尔贝蒂尼。本曲共有三个主题,第一主题是情歌的旋律,第二主题乃第一主题变形而成,第三主题有咏叹调性格。
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Niccolo Paganini:Concerto No.1,Op.6
在帕格尼尼出版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保存至今的仅《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两部,而经常被演奏和最受欢迎的也只是《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的创作时间众说不一,大致是在1811至1817年间完成的。帕格尼尼在这部作品中充分运用了他的双泛音、跳弓等独具匠心的髙超技巧,此外,就像其他意大利作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所表现的那样,在这部作品中也可以听到许多如歌的美妙旋律。全曲演奏历时约三十四分钟,在这样一部规模较大的小提琴作品中,由于变化繁多,很少使人产生厌倦无聊之感。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原来用降E大调写成,而独奏小提琴为了减轻技巧上的困难,并得到某种特殊效果,一般将定弦调高半音而使用D大调的乐谱,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好像用了移调乐器那样。现在,无论是管弦乐队还是独奏小提琴,一般都用D大调乐谱演奏。
按照通常惯例,乐曲以管弦乐队强有力地呈示主题作为开始。最先出现的一个动机由弦乐器清晰地奏出,它暗示出了乐章中其他一些主題。随后,乐队以有力的全奏奏出了一个气势豪迈、生机勃勃的主題,但无论从这个主题的重要性还是出现的频率方面来看,都算不上是第一主题,真正的第一主题则由独奏小提琴所呈示。
与这个主题相对应的是乐章的第二主题。这是一支轻松流畅、优美如歌的旋律,它在整个乐章中以原形及变形在不同乐器上多次出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独奏小提琴加入后,呈示出第一主题的两支旋律。这两支旋律虽然旋律线有类似之处,但风格情趣绝然不同,前者自由宽广,具有十分豪迈的气质;后者激动兴奋,具有热情奔放的情调。
在第一主题奔放的旋律的对照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的第二主题要比先前乐队虽示这一主题时显得更其妩媚动人。随后,第二主題的第二支旋律以稍加变化的形式出现在独奏小提琴上,一个音阶式急速上行并最终达到髙把位顫音的音型把音乐推向了高潮。这时,—直处于从属地位的乐队仿佛等待已久那样接了过去,并以雄壮的乐声结束呈示部而转入发展部。
进入发展部后,乐队奏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全奏和弦(ff),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随之活跃起来,但马上又是一个停顿,第二主题的一个变形犹如温柔的歌曲般在独奏小提琴上鸣响。
音乐又一次变得华丽辉煌,而温柔的歌曲也再度以稍加变化的形式出现。在这段音乐中,无论是力度弱与强的交替,抑或静与动转换,都是很有效果的。
乐章的再现部不是以第一主题的再现、而是以如歌的第二主题的D大调再现开始,经过第一主题第二支旋律的变形的过渡而进入华彩乐段,独奏小提琴充分发挥技巧,非常华丽地把音乐导入结尾部分,整个乐队以迫不及待的进行强有力地结束了这一乐章。
由于规模宏大,而且是戏剧性的和华丽的,这一乐章经常作为一首曲子而单独演奏。
第二乐章简单质朴,具有悲壮的气质。乐曲开始是乐队雄壮地连续奏出的和音,这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开端。在这种氛围中,独奏小提琴与整个乐队的一声咆哮引出了一支隐藏着热情的柔和的旋律。
这支旋律如歌似泣般地进行着,乐队和弦的加入使它显得更其悲壮。最后,当音乐慢慢地沉寂下来时,从乐队中迸发出来的一个有力的和弦毅然结束了这一乐章。
第三乐章是一支快板的回旋曲。乐曲从独奏小提琴上一个轻快而幽默的主题开始。这个主题的设计不仅意在激发美感,而且着意表现独奏家轻盈而灵巧的弓法。这种跳跃般的断奏技法在帕格尼尼的时代尚属罕见,而帕格尼尼本人精湛的演奏示范更使听众瞠目结舌。
这个主题在独奏小提琴与乐队全奏中多次反复后,独奏小提琴又奏出了副主题那如歌的旋律。
开头的主题以片断的形式出现以后,乐曲以种种复杂而华丽的小提琴技巧获得了极好的效果,最后,全曲在乐队华丽的音响中结束。
肖松:音诗
Ernest Chausson:Poeme,Op.25
《音诗》是肖松创作末期(1894—1899年〉的主要成果之一,在这时期,由于结识一些象征派诗人,又接触到俄罗斯作家如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他那潜在的悲观情绪有所抬头。《音诗》以屠格涅夫的一则短篇故事为基础(具体指的是哪一则,我们不得而知),表达肖松内心世界的一种不容易捉摸和近于病态的压抑之感。《音诗》虽是为小提琴独奏和乐队而写的乐曲,它的规模介乎协奏曲与小提琴小品之间,相当于贝多芬的《浪漫曲》;但在音乐会上演奏时,用钢琴伴奏的情况更为常见,它同拉威尔的音乐会狂想曲《茨冈》连在一起演奏,则几乎成为一种习惯。
《音诗》非常富于诗意,同时又具有一些戏剧性因素;乐曲的结构稳妥合理,毫无冗长乏味之嫌,反映出作者过细的设计和特别精心的技艺。轻度的伤感,狂喜但有所克制的热情,含蓠,雅致,笔法之极度精练——所有这些都是它的特点所在,这首乐曲自始至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其中所表达的热情并不激烈,往往是在谨慎和含蓄中带点激动的柔情。
乐曲以降E大调为基调,经过#F大调、D大调和b小调等变化而复归原调。乐曲的引子由弦乐器(小提琴除外)和木管乐器上一些短小动机的浮沉组成,令人感到有点神秘。接着,乐曲的第一主题便由定音鼓的轻微敲击(属音)引出,它先出现在独奏小提琴上,并由弦乐器合奏复述,然后又由独奏小提琴按华彩乐段的方式加以发展,音乐的情调典雅,充满一种幽深的冥想。
乐曲的第二主题自前一主题逐渐强化的发展引入,现在节拍也已变换,弦乐器声部起伏活跃的三连音音型,还使独奏小提琴的主题显得越加强烈和富于激情。
乐曲的第三主题是前一主题情绪的直接继续,在这里有着广阔的发展:独奏小提琴借它以发挥双音和八度音等辉煌技巧,而当主题转由双费管和中提琴独奏时,独奏小提琴又以活跃的旋律与之相伴,整个乐章的高潮也是在这一主题的发展中形成的。
高潮过后,引子的素材重又引出乐曲的第一主题,但这时它相继在#F大调和D大调上出现。接着,音乐的速度转快,乐曲的第二和第三主题又在b小调中进行充分的交响性发展。最后,在回到原来的速度和调性的当儿,乐队全奏的第一主题音响庄严饱满,整个乐曲便以这第一主题的变化反复作为结束,那逐渐轻弱的颤奏使这段尾声显得极有诗意。
拉威尔:茨冈狂想曲
Maurice Ravel:Tzigane
《茨冈》是拉威尔唯一的小提琴与管弦乐队作品,完成于1924年。这首作品原先是为小提琴独奏和一种加用Lutheal的乐器伴奏而写的(Lutheal是钢琴的附属装置,通过它可以模仿管风琴的音响效果),但很快地作者又把原来的伴奏加以配器,因此,今天虽然有时可以听到用小提琴和钢琴演秦这首乐曲,但它的管弦乐版本却更广泛闻名。
拉威尔在二十年代对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特别有兴趣。他写过《小提琴与大提琴奏鸣曲》以纪念德彪西(1920—1922年),有《致福莱的摇篮曲》(小提琴与钢琴,1922年)和《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23-1927年)等。他从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的旅行中所得印象、以匈牙利茨冈的民间音乐音调为基础写出的《茨冈》,也是为小提琴独奏而写的音乐会曲。拉威尔的《茨冈》所采用的小提琴技巧,虽然可以追溯到帕格尼尼(N.Paganini,l782-1840)和萨拉萨蒂,但实际上,这首作品应该说主要还是以李斯特的钢琴狂想曲为蓝本。这一点从作品的标题,从乐曲开始时的慢速度即兴华彩乐段,从主题在装饰变奏中的不断更新,以及力度始终示渝地进逼以导入急速、狂热的尾声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拉威尔把他的这首作品题献给匈牙利小提琴家达兰妮(Y.d'Aranyi),并由她在伦敦首次演出。
《茨冈》,用拉威尔自己的话说,乃是一首“匈牙利狂想曲风格的技巧性乐曲”,它的结构基本上以李斯特狂想曲的传统布局为依据。乐曲从一长段“引子”开始,这是小提琴的即兴独白,即美妙的华彩乐段,但它是整个乐曲的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引子的结构比较复杂,音乐的进行似乎历经这样三个阶段:起先是基本主題的陈述和发展,由独奏小提琴只在G弦上奏出。这里依序呈现两个主题,一个在b小调,另一个在降b小调,后一个主题后来还成为《狂想曲》本身第—段的基础。
引子的当中一段从第一主题的八度陈述开始,这里已经不限于只用G弦,其中充满着情绪的出奇变换,似乎转瞬之间又把听者从戏剧性的激情带入模仿夜莺的歌唱(泛音)。引子的最后一段在性格上是前者的发展,但主题素材却是独立的;一个接着一个连续出现的乐句越来越加悲壮,不时还插进一些辉煌的经过句和光芒闪烁的泛音,整个说来,在这里音乐最具有即兴意味。然后,小提琴演奏能手好象不再沉溺于他那无尽的幻想似的,突然停留在C大和弦的颤音上——“茨冈”旋律的典型结尾——以结束这一大段引子。
现在,在这独奏小提琴的颤音背景上,竖琴模仿匈牙利一种民间东器——洋琴的乐句加入进来了,它以无比清新的和声完成了从引子到狂想曲本身的过渡。这狂想曲本身在结构上基本上又可以分成两大段,前一段是d小调,由主题及其六次变奏组成;这主题曾作为引子的第二主题先现过,兼具忧郁和热情的神态,但在这里它转入d小调,由独奏小提琴和单簧管接奏。它的第一次变奏有很多泛音装饰,显得较为复杂,第二次变奏改由双簧管演奏主题,而独奏小提琴则以拨奏的技巧性乐句相伴。第三变奏近似一种间奏,好象为了使小提琴演奏能手得有喘息的机会,现在由整个乐队的全奏来完成。第四变奏是主题的抒情性表述,一时暂入b小调,由独奏小提琴在钢片琴和小提琴柔和的伴奏背景上用泛音奏出。之后音乐突然重又热情奋发,主题在独奏小提琴上的最后两次变奏(回到d小调),—次是双音,另一次则用颤奏。随后,竖琴便以逐渐加快的滑奏不间断地把音乐带入狂想曲的后一个大调段落。
现在,音乐转入同名D大调,也就是引子的基本调性——b小调的平行大调,比前更有激情,这时出现的新主鹿具有健爽和欢乐的特点,它意外地逡巡于大调与小调之间,这支旋律的民族属性是毋庸置疑的,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拉威尔直接从人群中听来的,与拉威尔同时代的一位音乐评论家甚至据此认为“拉威尔的音乐比茨冈人的音乐还要茨因化”。
当乐队复奏这一新主题之后,一个小停顿,又是这一主题的一系列变奏。现在,音乐从中庸速度逐渐增快,伴奏中重现了“调音不准”的洋琴效果,交织着欢乐与幽默的情调。经过几次变奏之后,拉威尔为独奏小提琴安排三小节休止,即时转入即兴式热烈激奋的尾声。这时,章乐的进行以小提琴独奏声部为主,它的调性频繁转换,力度愈益增强,后来,半音进行把急板的音乐带入远关系的#g小调,然后是一个四分休止符的停顿,调性明确的终止式和弦突然结束这首乐曲。
拉威尔的《茨冈》狂想曲时常紧接在肖松的《音诗》之后演奏,这在如今的音乐会上几乎已经成为一种传统,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Charles Camille Saint-Sa?ns: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Op.28
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引子和回旋随想曲》,A小调,作于1863年,是作者为当时在巴黎已经十分出名的西班牙青年小提琴家萨拉萨蒂而写的。这其中充分发挥了作为独奏乐器的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据说作者还有意使乐曲带点西班牙风味。按照作者原来的意图,这首乐曲本拟作为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的最后乐章而进行构思,但初演成功后却就此成为一首独立的音乐小品,而且是作者三首小提琴小品中最著名的一首。这首乐曲原用管弦乐队伴奏,但后来比才改写的钢琴伴奏也常被采用,德彪西还将这首乐曲改变为钢琴四手联弹曲。
这首乐曲明显分为长度很不相等的两部分。前一部分“引子”由弦乐器持续低音直接导出慢速度的基本旋律——这是独奏小提琴狂想式的独白,辉煌之间又略带忧郁之感,但始终保持优美雅致;其中是吉普赛式即兴琶音装饰乐句,以及弦乐器暗示吉他的拨弦伴奏,可能正是所谓西班牙的风格所在。
后一部分“回旋曲”由独奏小提琴的渐强颤奏代入,它的基本主题轻快、欢愉,具有舞曲、甚至于进行曲的特点,它的切分效果是整个回旋曲的节奏基础。
古典回旋曲的典型结构是基本主题必须在原调至少反复三次,这首作品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至于乐曲所冠上的“随想”字样,是指音乐又具有即兴的意味,其中轻快的主题交织着各种情绪不同的插段,为独奏者的记忆准备好充分发挥的用武之地。在上述这些插段中,有的主要是抒情的,而有的则更多地强调舞曲的节奏,但同样富于魅力。
乐曲的尾声开始前由独奏小提琴简短的华彩乐句和定音鼓渐轻的敲击作为铺垫,以片刻的停顿创造出使听者屏息以待的效果。然后,独奏小提琴以令人眼花目眩的音阶和琶音(六连音)、轻快地跳弓和飞快的速度、以及极大增强的力度促成强有力的高潮,作为这首技艺精湛的乐曲的辉煌结束。
这首作品和《哈瓦涅斯》已经成为当今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小提琴家们的保留曲目。
曲目列表: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Pablo de Sarasate
01.Zigeunerweisen, Op. 20: Moderato (0:57)
02. Zigeunerweisen, Op. 20: Lento (3:36)
03. Zigeunerweisen, Op. 20: Un poco piu lento (2:02)
04. Zigeunerweisen, Op. 20: Allegro molto vivace (1:53)
维尼亚夫斯基《传奇》
Henryk Wieniawski
05. Legende, Op. 17 (7:36)
圣-桑《哈瓦涅斯》
Saint-Saens
06. Havanaise, Op. 83: Allegretto e lushinghiero (2:19)
07. Havanaise, Op. 83: Allegro (4:59)
08. Havanaise, Op. 83: Allegro ma non troppo (2:01)
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Niccolo Paganini
09. Concerto No. 1, Op. 6: Rondo: Allegro spirituoso (8:31)
肖松《音诗》
Ernest Chausson
10. Poeme, Op. 25 (14:44)
拉威尔《茨冈狂想曲》
Maurice Ravel
11. Tzigane (8:52)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Saint·Saens
12. 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 Op. 28: Andante (Malinconico) (1:38)
13. 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 Op. 28: Allegro ma non troppo (6:32)
14. 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 Op. 28: Piu allegro (0:38)
百度下载(音乐共享精神)
2017年10月14日更新下载地址
付费主题
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