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长老
- 音符
- 0
- 音乐币
- 47937
- 贡献
- 10301
|
上海之春.jpg (194.5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5-2-27 00:37 上传
专辑中文名: 上海之春-一九六三年第一届全国二胡比赛作品选
专辑英文名: Favourite Recordings of the First National Erhu Competitiong in 1963
唱片归类: 龙音唱片二胡等弓弦乐类
音乐类型: 民乐
资源格式: WAV/整轨/CUE/LOG/BOOKLET
版本: [龙音香港版 RB011001-3C]数码处理历史性录音[3CDs Box-set]
发行时间: 2001年
地区: 大陆,香港
出版发行: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
唱片编号:RB011001-3C
唱片制式:ADD 数码处理历史性录音
录音时间:一九六三年五月
录音地点:中国上海
版权提供: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中国唱片总公司
资源出处(Credit):原版CD抓轨
专辑介绍:
六十年代二胡的“出道群英会”,名家荟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珍贵的历史录音。
二胡近百年发展,人材辈出与曲目创作的首个高峰期,重温各演奏家当年决赛时的录音及风采,乃欣赏及学习之最佳范本。
1963年的上海之春才真正开启了二胡艺术的春天。大家熟悉的《赛马》、《江河水》、《春诗》等都是在这次 音乐盛会上涌现出的优秀作品,而《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 曲》更是将二胡的作曲技术、演奏技术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聆听着1963年诸位名家的演奏,我们还会不由得感叹二胡演奏技术飞速的发展,二胡制作技术的日渐精良。
此外,这里的《赛马》是黄海怀先生亲自演奏的原本,即“快板-散板-快板”的版本,而不是后来沈利群的改编本。这是极少见的原谱录音。
追忆第四届上海之春
1963年的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是中国二胡发展史是的第一次重要盛会,对二胡基础理论和演奏技术的探索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现在追忆,此次盛会有几个特点:
1.是二胡演艺界的群英会,蒋风之,陆修棠,卞宝第,张锐,张韶等大师级人物正值当年,演奏技艺炉火纯青,音乐理论已经基本构成体系,二胡演奏技术和教学已经初现规范化教学和发展的形态,新一代的后起之秀也跟了上来,具有代表性的,现在已经成为大师级演奏家的王国潼,闵惠芬,黄海怀,陈耀星,鲁日融,宋国生等就是在这次盛会上展露锋芒的,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是二胡新作品的展示会,这次比赛中,新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有22首,发掘整理的民间乐曲有12首,真可谓硕果累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编撰的《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新作品选集二胡曲十首》收录了此次盛会的十首作品:一《灿烂的五月》(陆修棠),二《豫北叙事曲》(刘文金),《三江南晨曲》(周根炉、 陈耀星),四《江河水》(黄海怀),五《山村新歌》(魏景舒),六《如诉曲》(宋国生),七《赶集》(曾加庆),八《赛马》(黄海怀),九《秦腔主题随想曲》(赵震宵、鲁日融),十《迷糊调》(鲁日融)。
3. 是二胡演奏技术的研讨会,此次盛会的新作品中对二胡演奏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在此之前没有达到广泛推广应用的快速换弦,快速换把,压揉,滑揉等技术,在比赛中,对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应用,选手之间都进行了切磋交流,使得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推广和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在《江南晨曲》中的田野牧笛中应用的带有揉弦的泛音,一弓拉出24个16分音符的飞弓技术,都足以说明陈耀星老师为二胡演奏技术方向的创新和突破所作出的贡献。
张韶《二胡广播教学讲座》(上海音乐出版社)摘录:
二胡发展到六十年代,在创作和演奏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繁荣和活跃的时期。尤其是一九六三年第四届“上海之春”的二胡比赛,可以说是二胡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参加这次比赛的,全国有十四个省市共二十九名代表,都是青年,最小的十七岁,最大的三十二岁。
从这次比赛来看二二胡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飞跃,对各种地方风格的掌握,大大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秦腔、眉户、豫剧等等。掌握这些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对丰富二胡的弓法指法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在右手技巧上,经过《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的练习,对于抒情性的慢弓和浪弓等技巧提高了。在某些民间乐曲里喷弓(即音头弓)和小抖弓亦较多地应用了。另外在很多新作品中,快弓普遍地被采用。还有自然跳弓和《牧人乐》中的抛弓与弹拉并用的这些技巧,亦丰富了二胡的表现手法。在指法方面,如《江河水》运用了压弦技巧,《河南小曲》、《迷胡调》和《秦腔主题随想曲》里的各种滑音,还有江南丝竹里的垫指滑音等,都丰富和发展了二胡上的滑音技术。
从比赛的曲目上看,不论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是广宽而多样的。据统计:新创作的独奏曲有二十二首;各地民间音乐有十二首;“五四”以来的作品(主要是刘天华的)有七首;古曲一首;共四十二首。
由二十九名代表集中演出这四十二首乐曲,的确是一次二胡独奏音乐盛会,也是一次二胡作品展览会。在解放后的短短十多年里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论数量和质量,的确是惊人的。
这次二胡比赛,民间音乐己得到重视。如《中花六板》、《慢三六》、《迷胡调》、《河南小曲》、《双声恨》《梆子风》、《江河水》、《红军哥哥回来了》等乐曲,使演奏风格上增添了许多色彩与乡土气息。可以看出,将全国各地大量的民间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歌等进行整理、编曲和移植,使它们适合于独奏,这对丰富二胡独奏曲目和演技是大有可为的。如《迷胡调》是根据眉户曲牌编曲;《河南小曲》是根据河南戏曲音乐编曲;《红军哥哥回来了》是从板胡曲移植过来的,它是根据陕西地方戏碗碗腔编曲;《阳关三叠》是从古典歌曲移植过来的;《江河水》是黄海怀从双管独奏曲移植过来的。他们吸取了姊妹艺术上的音乐来丰富自己,这种做法不但增加了二胡曲目,而且发展了二胡上的弓法指法和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是值得提倡的。黄海怀演奏的《江河水》,为了模仿双管上的涮音,使用了大幅度的压揉法,丰富了二胡的技巧;同时为了模仿双管上高亢有力的吹奏法,亦增强了弓上的力度表现和运用了有力的喷弓弓法。
其二,有些代表在比赛曲目中还演奏了自己的新作品。如黄海怀创作的《赛马》和移植的《江河水》,鲁日融创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与赵震霄合作)和《迷胡调》,宋国生作曲的《如诉曲》,还有周根芦的《江南晨曲》(与陈耀星合作)。演奏兼创作本来是我国二胡前辈的好传统,如刘天华、华彦钧等演奏家,都是既有高超的演技,又有惊人的创作才能而著称于世。这个好传统已被这次的一些代表继承,这是十分可喜的。
其三,在创作二胡曲的方法上和技巧上,有些独奏曲写得很好,很有创造性。如作曲家刘文金的新作《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这两首曲子在当时的二胡创作上非同一般,无论是从题材上、内容上、曲式上、技巧上以及二胡的表现力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豫北叙事曲》概括了时代的变迁,展现了人民翻身后的广阔前景。《三门峡畅想曲》则是一首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颂歌。黄海怀的《赛马》虽然短小,但音乐形象鲜明,是舞台上演奏的热门曲目。其他还有一批新作,如《秦腔主题随想曲》、《春诗》、《拉骆驼》、《山村变了样》、《赶集》、《草原上》、《红军哥哥回来了》等曲子,都是很成功的。
这次比赛有两个特点:第一,充满了互相学习和团结的气氛,以鼓励为主,积极促进二胡的发展和提高。第二,代表地区比较广泛,这就形成了演奏风格多样化和多种流派的出现,真可谓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新水平。这些优秀代表各有各的特色。有的深入乐曲的感情,表现力很强,富有感染力。有的处理乐曲十分细腻,对每个音符都是刻划入微。有的潇洒华丽、流畅,音色音律优美。有的豪放、饱满,扎实而富有歌唱性。有的感情激越稳妥而严谨。有的淳厚朴实,刚中有柔,富有民间色彩。由此看来,二胡比赛和互相观摩学习,是促进艺术繁荣发展而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按:为了保留原资源的完整性,打包发布,压缩包含修复记录。
专辑曲目:
Disc1:1963年第一届全国二胡比赛作品选①
01. 空山鸟语(闵惠芬) [0:03:01.52]
02. 红军哥哥回来了(萧白墉) [0:04:36.48]
03. 赶集(蒋巽风) [0:04:43.67]
04. 江河水(黄海怀) [0:07:32.15]
05. 秦腔主题随想曲(鲁日融) [0:05:24.45]
06. 双声恨(赵克礼) [0:05:24.63]
07. 慢三六(沈凤泉) [0:09:05.62]
08. 琵琶韵(熊正林) [0:05:18.25]
09. 豫北叙事曲(果俊明) [0:08:18.55]
Disc2:1963年第一届全国二胡比赛作品选②
01. 汉宫秋月(蒋巽风) [0:06:20.30]
02. 河南小曲(宋国生) [0:04:23.12]
03. 草原上(汤良德) [0:08:04.10]
04. 梆子风(黄海怀) [0:03:31.70]
05. 春诗(吴之珉) [0:05:59.30]
06. 郿鄠调(鲁日融) [0:04:36.03]
07. 薰风曲(倪志培) [0:06:00.57]
08. 山村谣(吴素华) [0:05:16.13]
09. 阳关三叠(沈正陆) [0:05:56.70]
Disc3:1963年第一届全国二胡比赛作品选③
01. 春诗(闵惠芬) [0:05:53.65]
02. 赛马(黄海怀) [0:03:21.72]
03. 中花六板(汤良德) [0:05:28.43]
04. 二泉映月(蒋巽风) [0:08:15.40]
05. 江河水(吴素华) [0:06:57.17]
06. 牧人乐(陈茂坚) [0:06:19.18]
07. 江南晨曲(周根炉) [0:06:29.62]
08. 三门峡畅想曲(王国潼) [0:08:27.53]
付费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