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发烧试音]顶级发烧天碟 东方神韵之《东方大峡谷 XRCD2》[WAV/百度云]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3096

回帖

29万

积分

青铜长老

音符
0
音乐币
184433
贡献
88692
发表于 2020-1-19 11: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大峡谷-XRCD2.jpg (63.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6-12-24 10:40 上传







继国内第一张XRCD《云之南》之后又一顶级发烧天碟--《东方大峡谷》,经过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辛的实地采风、采样和创作,到进棚后史无前例的异常艰难的录音、缩混工作,并远赴东瀛对母带进行XRCD2技术处理和加工,历经三载,终于问世。

中国当代优秀作曲家、国内发烧音乐创作中坚、新音乐风格代表人物--黄荟,继《云之南》后,又与凶险奇峻的怒江峡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三番入谷,历经艰险,以写意性的构思和音画式的笔触,以东方独一无二的吹管乐领衔,终于完成这张描绘东方大峡谷真实容颜的华采乐章。

同《云之南》相比,本碟的音乐,更侧重表达奇魄神采的音响所展示的发烧极限。录制《东方大峡谷》所采用的吹管乐器制种庞大,包括弯萧、弓笛、印度横笛、缅甸竖笛、鹰骨笛、日本尺八、木埙、陶埙等,充满迷人的东方色彩,其中推陈出新的创制乐器--"木埙"和传说中的古老乐器--"鹰骨笛",都是首次使用,堪称中国当今新音乐的一项壮举。

作为"世界音乐"的音碟,《东方大峡谷》集中了许多精彩的民间音乐原声素材,有傈僳人独有的五声部和音,有八旬民歌手沧桑入味的古谣,还有令世界称绝的峡谷内天主教堂混声四部赞美诗合唱……与《云之南》的歌曲完全不同,这些人声经过采样、变形、截断等先进数码科技制作,成为独具特征的音乐元素,与吹管乐相得益彰,构成本碟发烧特质的两大支柱。

一直不遗余力向世界推广中国音乐的中国唱片上海公司,这次与日本JVC公司再度携手,采用比XRCD更成熟顶尖的数码音响科技XRCD2,使得《东方大峡谷》成为一张拥有顶级发烧品质的豪华天碟。以专辑中最令人心悸的作品"峡谷天堑"为例,群鼓浩荡,管弦争鸣,那让听者胆战心惊的呼啸声,动态骇人,令起伏跌宕的天险尽收眼底!而开首曲"晨雾"中,排箫音色的质感、细节和乐器四周的空气感,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所传达的意境已达到崭新的境界;"人马驿道"中,深山风声回响,马铃声引出了似乎是隔着山梁的男女对唱,其中男声的高达Hi G音的极限演唱,极为光彩;"高山湖"里各种吹管乐器精巧编织成斑斓的色彩,其惊人的音画效果和立体感,再加上如吟似诉的人工泛音(二胡群奏),绝不多见!

有幸参与了这张唱片的前期和后期工作,感触颇多。录音师张小安称《东方大峡谷》的录音与混音全过程,是他极为难忘的和值得珍视的一次录音创作,也是极为艰难的一次录音经历。由于XRCD2技术要求从录音到混音全部用模拟信号记录,所有来自电声源的数码信号,均经过高指标的数码-模拟转换,而还原为模拟信号。在数字录音盛行的当今,这种在新的指标条件下"回归"模拟录音的结果,在国内尚属首例。同时这种在音乐原生地取样,在录音棚加工的制作方式,实际上已经将录音工程延伸到千里之外的音乐背景地。这在国内也属先行。因此可以说,《东方大峡谷》反映出国内音乐制作人在这一领域的眼界和勇气,也拥有了与国际同类录音作品并驾齐驱的技术含量。

说到这,必须向发烧友介绍一下XRCD2,它是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更加完美的数码音响科技的JVC公司发展的第二代XRCD技术,在XRCD基础上作了更好的改进,XRCD2制品能真正淋漓尽致地运用16比特CD机的动态与分析力,获得最好的重播效果。除了进一步加强主时钟系统对时基的控制外,XRCD2还在工作电源的净化上下足了功夫。JVC首席音响工程师泷口博达,也是《云之南》的音响工程师,在《东方大峡谷》的母带处理上可谓用尽了心力,因为录音中可供他发挥和突出的细节实在是太丰富了,虽然整个母带处理比预期多了一周,但换来的却是近乎完美的发烧品质。

写到最后,笔者不由得想起另一张同类题材的发烧天碟--由Nicholas Gunn创作的描绘科罗多拉大峡谷的《大峡谷》,此张CD打开了现代音乐的新纪元,曾经在Billboard上排到前十位,国内的发烧友几乎人手一张。在地理上,怒江峡谷世称"东方大峡谷",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尚未开发昭世之前,东方大峡谷一直被认为是仅次于美国科罗多拉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因此这两张唱片在地域上遥相呼应。比起《云之南》,《东方大峡谷》运用了更多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在音乐上明显呈现国际化的倾向,相信不久《东方大峡谷》也会象那张《大峡谷》一样,进军国际市场,向世界展示东方的魅力和神采。
一直不遗余力向世界推广中国音乐的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继《云之南》之后,与JVC公司再度携手,采用比XRCD更成熟顶尖的数码音响科技XRCD2,使得《东方大峡谷》成为一张拥有顶级发烧品质的天碟。为体现基于原形的强大创造力,音乐经过夸张与重构,借助XRCD2技术而获得前所未有的音响冲击力,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
《东方大峡谷》HI-FI点击

1. 晨雾       
3'39":吹奏的嘴唇气声。
排箫的音色质感、细节和乐器四周的空气感,具不食人间烟火之效,所传达的意境已达到崭新的境界。
 
2. 登埂河温泉
1'32":琴、鼓、笛等乐器线条清晰分明,定位明确,声音平衡度无懈可击。
2'20"--3'40":位置感极强,给人一种自然开适之感。
3. 雪临听命山
1'36" 吹奏陶埙的气声,声腔摄人魂魄。
1'58"--2'10": 圣洁高远的女声伴唱。
3'10":似乎吹不响的状态。
 
4. 走进山寨
2'23":几声锣,鼓声响起,人们载歌载舞,走进山寨,层次感和分隔度令录音的功力显露无遗。
4'07":风声、锣声刻画出山寨的外貌,那种如在目前的场景感令人惊叹!
 
5. 摇篮歌
0'20"--0'40"、2'00"--2'58":男女声交替用唇震音发出有点类似口弦动静的声音,静谧,极富空间感。
 
6. 人马驿道
2'07":泉水叮咚。
5'18":深山风声回响,特别感人。
有着点题作用的马铃声,引出了似乎是隔着山梁的男女对唱,其中男声的高达Hi G音的极限演唱,极为光彩。
7. 高山湖
1'13"、1'39"、3'40":不时出现的舌颤音。
各种类型吹管乐器精巧编织成斑斓的色彩,其惊人的音画效果和立体感,让人耳目一新。
也请留意中间一段如吟似诉的人工泛音(二胡群奏),绝不多见!
 
8. 阔时节
4'05":用手击鼓皮的真实体感。
因为出场角色太多,不妨多听几遍,再去辩认那风趣的缅甸笛,热切的柳琴,奔放的吉它,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打击乐,绝对是音色、定位、动态俱佳的录音。
 
9. 石月亮
4'46": 木埙的声音前所未闻,深吸气的吹奏如歌,听得到演奏者的呼吸。
 
10. 峡谷天堑
1'44":似乎可以"看"到天堑的景色。
3'08":群鼓浩荡,管弦争鸣,峡谷天险尽收眼底。
3'48":那说不清是什么的呼啸声,结束起伏跌宕的天险游历。
4'06":令人心悸的颤气!
4'22":胆战心惊!
5'32":惊雷一声,结束。
特别要提醒:注意调整音量,当心烧坏你的音箱!
 
11.古歌
3'59":人声大合唱的爆棚力道对器材极具考验,所营造的宏伟气魄震撼,靓绝!
 
12.遥远的峡谷
4'11":排箫低突升高,散发着一股洒脱而飘逸的品格。
5'12":响雷一声,雨下,心情落定,复归平静。

吹管乐独奏:杜 聪(排箫、竖笛、弓笛、弯箫、尺八、陶埙、木埙、
印度横笛、缅甸竖笛、鹰骨笛)
 
器乐部分
I.1.打击乐:陈 崴(定音缸鼓、非洲鼓、阿拉伯鼓、串铃)
刘效松(金巴鼓、套木鱼、吊串)
陈 庆(中国鼓)
I.2.弹弦乐:张 强(柳琴、中阮)
沈 非(中阮、大阮、吉它)
姚 策(西它尔、萨罗德)
I.3.竹乐:陈 崴(竹排筒、竹板琴、格龙布斯、安格隆琴)
I.4.小提琴独奏:刘云智
I.5.键盘、钢琴:陈 敏
I.6.唢呐:胡 波
I.7.弦乐:中国爱乐乐团
I.8.二胡:严洁敏、赵 戈、王 颖、赵 磊、罗宇辉、金 钥、
刘 虹、王 艳、高 能、于 川、李甜甜、詹丽君
I.9.MIDI编辑:柳启平
I.10.采样技术制作:严 艺
声乐部分
V.1.男和音:三兄弟演唱组:袁小钢、宋战鹰、龙 昊
V.2.女和音:孔雀演唱组: 归海洋、付晓敏、杨 希、赵 斐、
归海燕、张 迪、孙 雪
V.3.民谣女和音:李 玎、侯 靓、马巧梅
V.4.女声领唱: 冯瑞丽、李 玎
V.5.男声领唱: 春 雷
V.6.男低音吟唱:吴 坚
V.7,女中音: 金磊鑫
出品人:周建潮
 
前期:
作曲、音乐监制:黄 荟
录音、混音:张小安
文案:黄荟、陈天鼎
音乐编辑:张晓红
录音监理:阎 华
音频技术:张克强、沈援之、李燕豪
录音助理:袁立军、吴 江
乐务:张永钊
录音棚:中国唱片总公司录音棚(育德胡同录音棚)
民间音乐顾问:霜现月(傈僳族)、车四恒(傈僳族)、李金明(独龙族)、
周凯模
民俗顾问:邓启耀、吴四益(怒族)
 
后期:
统筹:王铁城
XRCD首席音响工程师:泷口博达
责任编辑:陈天鼎
翻译:夏睿睿
美术装帧:高传林
题字:张小平

《东方大峡谷》制作班底心中的话
制作人语:
 历经举足跋涉,我终览东方大峡谷的绝妙风情与绝佳风景;
历数山重水复,我终获东方大峡谷人文沧桑之柳暗花明。
于是,
--我激发了关于东方大峡谷的《东方大峡谷》的闪念;
--我酝酿了让东方大峡谷的《东方大峡谷》随着笛音飞扬的乐思;
--我萌生了令《东方大峡谷》走出东方大峡谷的祈愿;
--我产生了使世人随《东方大峡谷》走进东方大峡谷的创意。
于是,
经三番出入峡谷,越三载处思积虑,《东方大峡谷》终在这个世纪初腹生入世。
值此寄愿本碟听者:
--由此认知这个山水奇峻、俗风奇特的东方大峡谷;
--由此认可这些形制各异、声韵个魅的吹管乐器;
--由此认同这种文化品牌:
以"东方大峡谷"命名的,从东亚刮向寰宇的新音乐风暴。
 
--黄荟
录音师语:
这次,我有幸在JVC中国公司督导之下,全面按照XRCD2的技术指标,实施了豪华音碟《东方大峡谷》的录音与混音全过程。这是我极为难忘的和值得珍视的一次录音创作。

由于XRCD技术要求从录音到混音全部用模拟信号记录,我们采用了英国著名的SSL4000E模拟调音台和瑞士STUDERoA800oMKⅢ模拟录音机进行分轨录音。所有来自电声源的数码信号,均经过高指标的数码-模拟转换,而还原为模拟信号,确保了前期录音的质量。混音中,我们使用的是瑞士STUDERoA820模拟录音机,并采用76cm/秒的高速录音,加之我们全程采用DOLBY SR降噪系统,以求最大限度降低模拟录音的本体噪音。用这种技术配置的方式完成录音节目,在国内尚属首例。在数字录音盛行的当今,这种在新的指标条件下"回归"模拟录音的结果,真的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效应。也使我对模拟技术产生了新的认识。

我还要提及的是,《东方大峡谷》的音乐中含有大量民间音乐的原始素材。其中有田野中歌唱的实录,教堂里的现场采录等等,因此真实感很强。更为可贵的是,这些音响经过高科技的采样(sample)[包括截断(cut)、再造(undo)、变形(Transformation)]加工制作后,成为独特的声源,也为录音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的空间。这种在音乐原生地取样,在录音棚加工的制作方式,实际上已经将录音工程延伸到千里之外的音乐背景地。这在国内应属先行。因此可以说,《东方大峡谷》反映出音乐制作人在这一领域的眼界和勇气,也拥有了与国际同类录音作品并驾齐驱的采样技术的含量。
 --张小安
录音师 张小安

中国当代著名录音师。1981年到中国唱片社从事录音工作。1990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录音艺术系。
在多年的录音工作中,张小安完成了各类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录音创作。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十五的月亮》、《珠穆朗玛》、《霸王别姬》、《仙乐飘飘》等等,首版录音均出自他手。由他担任录音的音乐碟《梦的追忆》、《红太阳》、《苏武牧羊》等在业内倍受好评,并获得很高的销量。由他录制的舞剧《苏武》、《野斑马》、《妈勒访天边》等也在我国舞台音乐制作上产生广泛影响。

曲目:

1. 晨雾        
The Gaoligong Mountain At Dawn 6'06''
2. 登埂河温泉
Spring Beside The Deng Geng River 5'38''
3. 雪临听命山
Snow On The Tingming Mountain 4'41''
4. 走进山寨
Entering The Nu Village 4'56''
5. 摇篮歌
Lullaby 3'53''
6. 人马驿道
A Footpath Of Caravans 6'06''
7. 高山湖
Mountain Lakes 4'30''
8. 阔时节
The Koushi Festival (The New Year Of The Lisu People) 5'03''
9. 石月亮
Stone Moon 5'18''
10. 峡谷天堑
Deep Chasm In The NuJiang River 5'51''
11. 古歌
An Old Melody From Orient Canyon 5'16''
12. 遥远的峡谷
The Gorge In The Distance 6'05''


付费主题

温馨提示

记得善用社区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想要的资源;论坛站内搜索

如果你有什么需要的资源可以去资源求档发帖,求助社区的网友,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回复哦;资源求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捌零 ( 反馈邮箱:admin@ptcd.net )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3:31 , Processed in 0.07578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