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长老
- 音符
- 0
- 音乐币
- 184697
- 贡献
- 88692
|
柴科夫斯基 第一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jpg (30.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7-4-13 13:26 上传
专辑英文名: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 Violin Conce
专辑中文名: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艺术家: 阿格里奇/米尔斯坦
资源格式: WAV
发行时间: 1994年
地区: 俄罗斯,阿根廷
语言: 俄语,西班牙语
作品:柴科夫斯基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op.23)
钢琴:马尔塔·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
指挥:迪图瓦(Charles Dutoit)
乐团:皇家爱乐乐团(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唱片公司:DG
唱片编号: DG 439420-2
录制日期:1971年
作品:柴科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35)
小提琴:纳什·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
指挥: 阿巴多(Claudio Abbado)
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cr)
唱片公司:DG
唱片编号: DG 439420-2
录制日期:1973年
专辑介绍: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柴科夫斯基协奏曲中的颠峰之作,也是西方音乐中上同类体裁创作中的佼佼者,在音乐会中久演不衰,是许多演奏家的保留曲目。乐曲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旋律,忧伤与欢快,躁动与不安,美丽的沉静和四溢的激情相互交织,其蓬勃的朝气和高贵的底蕴令人难以忘怀、堪称古典协奏曲中的镇山之宝。
演奏家生平简介:
马尔塔·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1941-)是少数真正属于天才型的钢琴演奏家。1941年6月5日生于阿根廷布宜诺艾丽斯,父亲是外交官,她三岁开始学琴,八岁和布宜诺艾丽斯管弦乐团同台演出,一鸣惊人,阿根廷总统为了让马尔塔·阿格里奇接受最好的音乐教育,刻意下令调动,命她父亲派驻维也纳。马尔塔·阿格里奇在当地跟随钢琴大师古尔达(Friedrich Gulda)学了一年半,古尔达也是乐坛怪胎,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但对艾格丽无论在人格及技巧上意义重大,俱深远影响。
十六岁那年,在波臣(Bozener Busoni)及瑞士日内瓦钢琴大赛中夺魁后,开始她的演奏事业,1965年又在华沙肖邦钢琴大赛中得奖。和阿巴度(Claudio Abbado)合作灌录的-颇可菲夫(Prokofiew)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大受欢迎,从此打开她在唱片界的市场。马尔塔·阿格里奇的专长在室内乐及诠释李斯持、舒曼、拉威尔、史特拉汶斯基等人作品。她那特殊的诠释法,知名指挥家杰丽毕达克(Cellibidache)并不欣赏,曾当众批评:「这女子弹出来的东西根本毫无音乐性可言。」
无可厚非,天才通常有一些怪癖,马尔塔·阿格里奇一方面得天独厚俱有异于常人的才华,另方面,对于在大庭广众之下献艺这件事,深恶痛绝。心理学家分析,她是那种有自我摧毁倾向的人。偏偏,从小在父母严格的管教下,又养成叛逆个性,例如,在她未成年前,旅行演奏时,就喜欢自己一个人,不愿父母跟随。后来,多次的婚姻关系,带给她三个来自不同父亲的女儿。
世上众多的爱乐友,可以通过阿格里奇品种繁多的录音作品,去品聆阿格里奇那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同时又甜蜜温柔、细腻柔美的钢琴之声。不过,能亲眼欣赏阿格里奇演奏的幸运者毕竟不多。阿格里奇天生讨厌成为关注的中心,这就是她喜欢室内乐多于少数的独奏音乐会的原因之一。然而她在观众面前表演又有些害怕。不但如此,她还是出了名的难伺候,这位永远蓬松着头发、衣着随意的大牌钢琴家,常常演出不守约。她有一个嗜好,每次上台前一定要用随身带的镊子,拔掉前额上的几根多余的头发后才能找到感觉。有一次,阿格里奇在某个国家演出,由于没有找到镊子,一赌气取消了音乐会。 不过这不会丝毫影响她作为20世纪十大钢琴家之一的地位。
不多说了,好好听吧
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1904-1992) 美国小提琴家,生于俄国敖德萨,7岁起正式拜师学琴,10岁开始公演。他也是奥尔的学生,还曾师从小提琴大师伊萨伊进修。20年代米尔斯坦与钢琴家霍洛维茨联袂在苏联各地同台献艺,曾是乐坛一段佳话。1925年米尔斯坦开始在欧洲和南美巡回演出,获得巨大成功。1929年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管弦乐团,为米尔斯坦在美国举办了首演,听众立即为之风靡。此后米尔斯坦便定居美国。
指挥家生平简介:
迪图瓦(Charles Dutoit,1936-):瑞士指挥家,他先后毕业于瑞士洛桑和日内瓦两所音乐学院,在做指挥之前,专攻过小提琴、中提琴、钢琴、打击乐。23岁起,先担任两个合唱团的指挥,然后才正式接手交响乐团,时年已经30岁。
谈迪图瓦,人们乐道津津于他和女钢琴家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的一段婚姻经历。阿格里奇比迪图瓦小5岁。在和迪图瓦成婚之前,她曾嫁华裔指挥家陈亮声为妻,并生有一女。和迪图瓦再婚时阿赫丽希25岁,俩个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婚后,夫妻常常同伴或同台演出于南美各地,被人传为美谈佳话。虽然后来俩人因故离异,并各自再婚,但关系一直不错,依然俩个同台共演,并合作录有多款唱片。1996年4月,阿格里奇的访华演出也是在迪图瓦的力邀下,她辞掉原有日程而成行的。不成夫妻成朋友,迪图瓦和阿赫丽希是很好的一对例证,同样成为人们的佳话美谈。
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 生于意大利米兰,父亲是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的小提琴家兼教师,母亲是钢琴家。自威尔第学院毕业后,阿巴多1956年赴维也纳音乐学院专修指挥(与祖宾?梅格同学),两年后首次登台即获成功,同年并获“库塞维茨奖”,1962年又获“米屈风普洛斯国际指挥竞赛奖”,并由此而获得资格进入纽约爱乐乐团成伯恩斯坦和乔治?塞尔的助手。卡拉扬听了阿巴多在柏林的指挥后,邀其参加1965年萨尔茨堡音乐节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从此声誉鹊起,同年起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1968年升任常任指挥,1971年再升艺术监督,掌握了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的歌剧院。这一年,阿巴多还有幸被任命为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次年又受聘为伦敦交响乐指挥,1982年又出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1977年阿巴多还创建欧共体青年管弦乐团(后改名为欧洲室内乐团)并担任音乐总监。最终,当卡拉扬于1989年逝世,阿巴多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接管了柏林爱乐团。
专辑曲目: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1 第一乐章:很庄严而不太慢的行板-精神饱满的快板
2 第二乐章:纯朴的小行板-最急板-恢复原速度
3 第三乐章:终曲,火热的快板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4 第一乐章:有节制的快板
5 第二乐章:坎佐涅拉,行板
6 第三乐章:终曲,极其活泼的快板
付费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