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长老
音符 0
音乐币 48447
贡献 10301
thumb.jpg (45.1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2016-10-31 08:25 上传
thumb.jpg (75.25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2016-10-31 08:25 上传
专辑英文名:Schnittke: Cello Concerto No.2;In Memoriam
专辑中文名:施尼特凯: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回忆
艺 术 家:Various Artists
大 提 琴:罗斯特洛波维奇
版 本:Ozawa LSO SONY
发行时间:1992年
地 区:俄罗斯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如果说肖斯塔科维奇、普罗柯菲耶夫、哈恰图良等可以称为是苏联的第一代作曲家的话,那么五六十年代登上创作舞台的苏俄新一代作曲家如谢德林、施尼特凯、艾什伯依、季先科等,当然可称为是第二代的作曲家了。
在这批俄罗斯音乐创作的主力之中,真正在世界乐坛上享有崇高声誉的是被称为“新一代急进派作曲家”的阿尔弗雷德·加里埃维奇·施尼特凯(Alfred Garrievich Schnittke 1934-1998)。
施尼特凯早年在维也纳学习钢琴,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后又继续在音乐学院的戈鲁别夫(Golubev)教授的研究生班上攻读硕士学位。1961年毕业即任教于该院,教授配器法、总谱读法、复调与作曲,直至1972年。
与此同时,他还在莫斯科电子音乐实验室工作。1980年受聘于维也纳高等音乐学校任客籍教授,后侨居德国。
施尼特凯的创作通常采用“复合风格”(Polystylistic),这是一种兼容了十二音序列原则和调性中心的创作手法,特别有趣的是,他还经常把有调性与无调性的音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处理。
他的创作多半为器乐体裁,构思宏伟、深刻感人。在乐队写作上,他强调分部细致、重叠交错,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结构,而且偏爱在参与的声部中进行对话及竞奏,有时还采用一种繁复的装饰手法。他的创作总体来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1962年前,主要从事于声乐、合唱及标题性器乐曲的创作;1963-1966年,则转向于纯音乐器乐作品的创作,而且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自我创作的风格;1966-1972年,追求戏剧性对比作品的创作;1974年开始倾向于室内乐的创作;到1980年以后,又重新返回交响乐的创作。
到目前为止,他已创作了大型作品近百部,如:歌剧《第十一戒律》(The 11th Commandment,1962年)、歌剧《与白痴共处的生活》(1922)、歌剧《浮士德》(1995)、舞剧《迷宫》(1971)、《黄色音响》(1974)、清唱剧《长崎》(1958)、《战争与和平之歌》(1959)、《自然之声》(1972)、3部交响曲、10多部协奏曲、60部电影音乐以及大量的室内乐作品。
除此之外,他还撰写了不少论著,介绍评论有关肖斯塔科维奇、斯特拉文斯基、普罗柯菲耶夫、巴托克、韦伯恩、利盖蒂及贝利奥等人的作品,如《论肖斯塔科维奇〈第四交响曲〉中的乐队复调音乐》、《肖斯塔科维奇交响作品中器乐声部写作中的某些特征》、《斯特拉文斯基早期作品中乐队声部写作中的某些特点》、《普罗柯菲耶夫乐队写作特征》、《自相矛盾是斯特拉文斯基音乐逻辑的一个特征》等。
另外还写了一些有关的专著,如《促进和声学的研究》、《格莱格里的作品》、《一种原始的观念》等。这些促使他深入研究乐队音响结构功能的变化、音色的调配以及多样化的装饰手法等,在学术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专辑曲目:
01. Concerto For Violoncello And Orchestra No. 2: I. Moderato
02. Concerto For Violoncello And Orchestra No. 2: II. Allegro
03. Concerto For Violoncello And Orchestra No. 2: III: Lento
04. Concerto For Violoncello And Orchestra No. 2: IV: Allegretto vivo
05. Concerto For Violoncello And Orchestra No. 2: V: Grave
06. In memoriam...: I: Moderato
07. In memoriam...: II: Tempo di Valse
08. In memoriam...: III: Andante
09. In memoriam...: IV: Lento
10. In memoriam...: V: Moderato pastorale
试听请点击 http://music.163.com/#/static/album/2551785
阿尔弗雷德, 俄罗斯, 莫斯科, 英文名, 维也纳
付费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