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1、神童 9岁公开演奏,12岁被贝多芬亲吻额头预言“这孩子将让世界震惊”,16岁父亲去世后靠教钢琴养活全家。 2、钢琴界的帕格尼尼 1830年代受帕格尼尼小提琴技艺启发,将钢琴技术推向人类极限:首创“交响化钢琴”概念,让钢琴发出管弦乐队般的轰鸣(如《超技练习曲》)。发明“背对观众演奏”姿势,让钢琴家成为舞台焦点。他的音乐会门票被黄牛炒到天价,狂热乐迷抢夺他抽剩的雪茄烟头,史称“李斯特狂热(Lisztomania)”。
3、技术革命
开发单手三度颤音、超八度跳跃等魔鬼技巧,彻底改写钢琴演奏规则。将即兴演奏升华为艺术,传说他能用一块餐巾覆盖琴键即兴作曲。用钢琴“翻译”贝多芬交响曲、威尔第歌剧,成为19世纪的“音乐流媒体”,让无法接触乐团的人通过钢琴领略经典。
4、巨星经济
史上首位通过巡演实现财务自由的古典音乐家,却将大部分收入捐赠给慈善和青年音乐家。发明“独奏音乐会(Recital)”一词,此前钢琴家只能作为乐团附庸。
5、遁入空门
晚年遁入宗教,成为神父,创作转向深邃内省(如《灰色的云》《厄运》),与早期华丽风格形成惊人对比。
莱斯利·霍华德(Leslie Howard,1948– ) 是一位澳大利亚钢琴家、音乐学家和作曲家,因其对弗朗茨·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权威诠释而闻名于世。莱斯利·霍华德以近乎偏执的学术严谨性,将李斯特从“炫技狂人”的刻板印象中解放,还原其作为先锋作曲家与哲学家的复杂面貌。他耗时近20年完成的《李斯特钢琴作品全集》录音,被誉为音乐史上最宏大的独奏录音工程之一。
99CD打包分成4个压缩包
仅供学习交流 严禁用于商业用途 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
付费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