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长老
- 音符
- 0
- 音乐币
- 50145
- 贡献
- 12935
|
1259437225122.jpg (33.57 KB, 下载次数: 23)
下载附件
2016-4-29 21:38 上传
1259437227506.jpg (38.67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2016-4-29 21:38 上传
专辑英文名:Concert Suites
专辑中文名:音乐会组曲
艺 术 家:中国交响乐团
唱片公司:PHILIPS Classics
发行编号:536 326-2
录音制式:DDD 24Bit
资源出处:CD原版原抓
出版时间:1997
录音地点:北京世纪剧院
录音监制:Hein Dekker
音 控 师:Jean-Marie Geijsen
录 音 师:Everett Porter
发行时间:1997年
地 区:大陆
语 言:普通话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这是中国交响乐团录制的第二张唱片,曲目有《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鱼美人》三部改编自芭蕾舞的音乐会组曲。
唱片由荷兰飞利浦首席录音师带来百万价值的器材,在北京世纪剧院进行纯数码系统录音,采用了3点式话筒拾音,弦乐特别柔顺,动态对比大。乐团在艺术总监、指挥陈佐湟的调教下,表现出比第一张专辑更成熟的风格,演奏的整体素质和录音水准近一流。
《红色娘子军》作曲、改编: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白毛女》作曲:严金萱 改编:严金萱、孟津津《鱼美人》作曲、改编:吴祖强、杜鸣心
中国交响乐团:中国最优秀的职业交响乐团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乐团。1996年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交响乐团。1950年代,乐团作为新时代音乐的领头团体,实现了中国人演奏交响乐从初级阶段进入成熟期的进步,演出了大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近、现代的中外交响乐作品,其中许多作品属于在中国首演。60年代,乐团创办了星期音乐会。半个世纪以来,乐团经常巡回演出,足迹遍及中国,并先后出访过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日本、墨西哥等国。乐团与法国唱片公司、飞利浦唱片公司等合作录制过唱片。
中国音乐家李凌、指挥家李德伦、严良堃、韩中杰、陈佐湟、汤沐海等人,先后担任过指挥或负责人。许多世界级艺术家同乐团进行过合作,包括指挥家阿诺索沃、卡拉扬、小泽征尔、迪图瓦、马苏尔、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作曲家彭代雷茨基等,演奏家奥伊斯特拉赫、梅纽因、斯特恩、穆特、阿赫里奇、麦斯基等。乐团还曾与柏林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有过合作演出。
陈佐湟:中国指挥家。1947年4月生于上海。早年生活在钢琴之岛厦门鼓浪屿,受到强烈的音乐熏陶。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同年赴美国坦格伍德音乐中心及密西根大学音乐学院学习。1982年获音乐硕士学位,1985获得密西根大学颁发的第一个乐队指挥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位音乐艺术博士。1985-1987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学院任指挥副教授,1986年获荣誉教授称号。1987年担任中央乐团指挥,率领中央交响乐团赴美国24个城市进行了访问演出,在美国的音乐会获得极大成功并引起轰动,受到听众及评论家的一致赞赏。
此后又率领中央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少年交响乐团等交响乐团六次出访欧洲、亚洲多国及地区。 1992-1996年又兼任美国罗得岛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其间分别获得堪萨斯州州长艺术奖及嘉奖令。近年曾应邀赴20多个国家及地区,担任过苏黎士音乐厅管弦乐团、温哥华交响乐团、匈牙利交响乐团、墨西歌交响乐团、葡萄牙古本江交响乐团、美国坦格伍德音乐节乐队、科罗拉多交响乐团、太平洋交响乐团、德国汉堡青年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以色列海法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台北市交响乐团等三十多个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1996-2000年任中国交响乐团艺术总监。 陈佐湟的指挥艺术受到听众及评论家的赞誉,舆论称他“可能成为自小泽征尔之后最重要的亚裔指挥家”。
《红色娘子军》从1964年作为国庆十五周年的献礼而问世,《红色娘子军》至今已经走过近五十个年头。从最初的芭蕾舞剧,到此后的电影,激昂而深情的音乐都穿插其中,对烘托、渲染剧情起到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其中的经典音乐片断早已成为《红色娘子军》的“声音名片”。
应中国交响乐团之约,原曲主创吴祖强等将舞曲音乐改编为供大型交响乐队演奏的音乐会组曲,不包括含有声乐演唱的段落。一经问世,这些熟悉的旋律立刻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刚刚熬过三年自然灾害,文化缓慢复苏。1963年,周恩来总理观看完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之后提出由中央芭蕾舞团自己创作一部革命舞剧,他建议可以从“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外国题材入手。《红色娘子军》伴随着这一年底音乐舞蹈座谈会上发出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号召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第一代芭蕾舞艺术家的第一次大胆尝试。
一群深受压迫摧残的妇女,在共产党的组织下,揭竿而起,成立队伍,一年之内参加八次大型战斗连连获胜,最终在国民党正规军围剿中喋血海岛,被迫解散。这是30年代海南岛上一支女子特务队的传奇。
而导演谢晋把它演绎成吴琼花、洪常青们的故事搬上银幕,鲜明的阶级矛盾冲突与“女儿当自强”的浪漫理想准确地切中了当时时代政治文化的命脉,一时之间风靡大江南北。当李承祥、蒋祖慧等雄心勃勃地准备将这部电影改编成芭蕾舞剧时,大部分人将信将疑,欧洲艺术与中国风格、古典贵族艺术与人民革命题材会怎样结合呢?
1964年9月底,《红色娘子军》经过半年的排练在天桥剧场首演,这台彻头彻尾的民族化芭蕾令周恩来十分惊喜,演出结束后,他上台第一句话是:“我的思想比你们保守了。”10月6日夜里,剧组接到来自中央的紧急电话,让他们连夜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装台准备10月8日演出。直到大幕拉开,他们才知道这一次台下的观众是毛泽东和十几位中央高层领导。
李承祥回忆起当初的情形:“毛主席上台与演员们握手时,整个礼堂回荡着‘毛主席万岁!’的高声欢呼。我扮演南霸天,不敢站到前面,也不敢痛痛快快地欢呼,只好暗地里鼓励扮演洪常青的演员替我多喊几声。”就是在这次演出中,毛泽东留下了著名的三句话:“革命是成功的,艺术是好的,方向是对的。”由此给《红色娘子军》定了性。10月8日,也被确立为这台芭蕾舞剧的生日。
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后,周恩来决定用这台舞剧招待外国元首。起初外事办表示反对,他们觉得《红色娘子军》不中不洋,风格古怪,担心遭致非议。但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剧组首先为西哈努克表演,良好的反响打消了方方面面的疑虑。从此,《红色娘子军》便成为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
六七十年代,这些芭蕾舞演员也同时是中国外交史的见证人,他们的演出在那些特殊的历史时刻充当着奇妙的“润滑剂”。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的舞台二十年不变地上演着同一出戏,幕起幕落间台下走过的是一拨拨世界各国政要。
《红色娘子军》的芭蕾舞显然比《红灯记》的京剧更容易为外宾所接受,而颠覆芭蕾传统风格的民族化改造又彰显了“中国”特色,每每令外宾们备感新鲜。
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非常重视,特地抽出时间视察排练情况,叮嘱演员们务求发挥最佳水平。尼克松在回忆录中称赞《红色娘子军》“令人眼花缭乱的精湛表演艺术和技巧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还评价这部戏是“一个兼有歌剧、小歌剧、音乐喜剧、古典芭蕾舞、现代舞剧和体操等因素的大杂烩”。后来一批美国艺术家创作了一出名为《尼克松在中国》的歌剧,这段插曲也被他们排入戏中——众美国演员模仿《红色娘子军》的造型和舞蹈,效果十分滑稽。
彼时的风光与辉煌终究只是过眼云烟,政治时局的变化再次扭转了《红色娘子军》的命运。随着四人帮的垮台,样板戏的地位一落千丈。四人帮的鼓吹似乎成了这些作品无法抹去的污点,令它们被打入禁区,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文革的梦魇。
文艺界也对《红色娘子军》作出反思,产生了不少异议。有人提出所谓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教条化创作方法破坏了艺术规律,完全令艺术沦为政治工具。那些握拳挺胸、怒目金刚式的动作脱胎自变异的政治气氛下强化的政治表达,放在正常环境中显然与观众欣赏习惯存在距离。作家白先勇后来更直言不讳地批评它“斩断了芭蕾文化之根,把浪漫优雅的舞蹈变成杀气腾腾的场面是十分怪诞的产物。”
直到1992年,被尘封的《红色娘子军》获得政府首肯后才恢复排练,时间已经冲淡了伤痛,人们开始心平气和地重新审视曾经被扭曲的红色激情。如今,“红色”依旧,“激情”不再。它作为红色经典供人回忆,却不再被人膜拜。第一次重新演出时,音乐一响起,团里和台下不少观众都洒下热泪。
《红色娘子军》犹如一处历史的遗址,供一代人集体凭吊他们的似水年华与创伤过去。
《白毛女》的创作早在二十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不断的修改,最终成为新中国最经典的一出文艺作品。首先是歌剧,然后是芭蕾舞剧,还曾被拍成电影和改编成京剧。其中芭蕾舞剧的音乐部分由严金萱主创,1965年在上海之春音乐节首演。有报道说艺术作品的原型“白毛女”名叫罗昌秀,一九二三年出生在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先后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十六岁的罗昌秀被迫躲进四川云南交界处的深山老林,过了十七年野人般的生活。
一九五六年,罗昌秀被救下山,年仅三十三岁的她重返人间时已经是满头白发。与世隔绝十七年的罗昌秀凭着勤奋劳动,曾被选为宜宾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四川省人大代表。罗昌秀婚后生下一儿一女,生活美满,几年前安然辞世。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有失实的地方,其实歌剧版《白毛女》早在1945年就已经公演,而罗昌秀是在1956年才被救下山的,对比先后顺序显然“原型”的说法是一个谬误。
歌剧版的主创贺敬之在自己的《“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中曾说——“这个故事(指民间新传奇“白毛仙姑”的故事)是老百姓的口头创作,经过不知多少人的口,不断地在修正,充实,加工,才成为这样一个完整的东西。1944年,这故事流传到陕甘宁边区的延安。当我们听到了这个故事以后,被它深深感动。
这是一个优秀的民间新传奇,它借一个佃农的女儿的悲惨身世,一方面集中地表现了封建黑暗的旧中国和它统治下的农民的痛苦生活,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解放区)的光明,在这里的农民得到翻身。即所谓“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故事表现了现实的积极意义及人民自己的战斗的浪漫主义的色彩。”因为作品本身带有一定的革命色彩,《白毛女》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改,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不断适应和完善。
舞剧《白毛女》出现时,杨白劳这个形象相比早期歌剧中更为坚强,他没有被迫卖掉女儿,而是在黄家派人来抢喜儿的时候,抡起扁担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黄世仁不得不掏枪打死杨白劳才把喜儿抢走。舞剧中喜儿形象的斗争性也明显加强,到黄家后喜儿英勇不屈,黄世仁不但不能加辱,反而被打得狼狈不堪。为喜儿配写的唱词改得更有阶级性。她和黄家的冲突中充满了阶级仇恨。
在音乐方面,歌剧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
而芭蕾舞剧版则在歌剧的这些艺术特点和基础上,结合舞蹈的特点进行二度创作,并承接了歌剧版的一些经典旋律。
1997年,原曲作者应中国交响乐团之邀将芭蕾舞剧中的精彩音乐片段,改变为大型的交响组曲,分为《喜儿》、《白毛女》以及《迎太阳》等三个部分,分别对应原剧中的三段主要剧情。旋律内涵深刻,听来却通俗易懂。
三部经典舞剧中,以《鱼美人》问世最早。这出作品充分体现出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联,有人说音乐和舞蹈是一对孪生姐妹,舞剧中的音乐和舞蹈更是一对血肉相联的分不开的伙伴,它们相互配合,共同编织出美妙的艺术花朵。舞蹈本身是听不见的,音乐本身是看不见的,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而在舞剧中音乐成为舞蹈的声音,舞蹈成为音乐的形体,这种完美的结合可以称得起是人类智慧的天才的艺术创造。
舞剧《鱼美人》首演于1959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作曲,由当时在中国任教的前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这部舞剧曾分别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音乐和舞蹈的“经典奖”,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香港地区进行了成功的演出。《鱼美人》的故事情节是讲述海底美丽善良的鱼美人,爱上了人间勤劳勇敢的猎人,但是遭到了凶恶的山妖的阻挠和破坏,在人参老人的帮助下,猎人和鱼美人终于战胜了山妖的魔法,结成一对幸福的伴侣。
其中:鱼美人与猎人、山妖的双人舞,“海底世界”中的“珊瑚”、“水草”、“珍珠”舞以及诱惑猎人的“蛇舞”等等片断都相当精致,并可独立演出。编舞技法的显著进步说明了中国舞剧编导在不断走向成熟。《鱼美人》堪称是中国舞剧探索“洋为中用”的一次成功实践。应中国交响乐团之约,原作者在1997年将其改编为八个段落组成的音乐会组曲,每个段落均有一个片断标题,分别对应舞曲中的不同场景和情节。
《鱼美人》的情节并不复杂,音乐主要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个性表现加以创作。舞剧中人物的主题音乐不是大篇幅的,是集中、概括、浓缩化地音乐形象,具备鲜明的艺术个性;同时主题音乐有自身的展开性,随着戏剧情节的发展而发展,能够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完美的塑造出人物的音乐形象。
《鱼美人》的配乐充分体现出这些创作要领。我们通过组曲中的《水草舞》、《珊瑚舞》以及《鱼美人舞》、《山妖物》可以听出不同角色鲜明的个性,而欣赏《海滨拂晓》、《婚礼和场景》这些片断时,通过丰富的想象,则可轻易地在眼前再现出剧情中的场景。
《鱼美人》音乐的成功,说明作曲家可以在舞剧的艺术领域尽情发挥无穷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智慧,使舞蹈家们沉浸并融化在音乐之中,创造出生动优美的舞台形象,给予观众以充分地美感享受。
专辑曲目:
01.《红色娘子军组曲》- 序曲
02.《红色娘子军组曲》- 琼花独舞
03.《红色娘子军组曲》- 娘子军操练舞
04.《红色娘子军组曲》- 赤卫队员五寸刀舞
05.《红色娘子军组曲》- 琼花独舞及场景
06.《红色娘子军组曲》- 黎族少女舞
07.《红色娘子军组曲》- 快乐的女战士
08.《红色娘子军组曲》- 军民联欢
09.《红色娘子军组曲》- 常青就义
10.《白毛女组曲》- 喜儿
11.《白毛女组曲》- 白毛女
12.《白毛女组曲》- 迎太阳
13.《鱼美人组曲》- 海滨拂晓
14.《鱼美人组曲》- 人参醒来及拳舞
15.《鱼美人组曲》- 鱼美人和猎人双人舞
16.《鱼美人组曲》- 水草舞
17.《鱼美人组曲》- 珊瑚舞
18.《鱼美人组曲》- 二十四个鱼美人舞
19.《鱼美人组曲》- 山妖舞
20.《鱼美人组曲》- 婚礼及场景
交响乐团, 英文名, 音乐会, 中文名, 中国
付费主题
|
|